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新型 CpG分子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第16-31页 |
摘要 | 第16页 |
1. 引言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2.1 材料 | 第18页 |
2.2 方法 | 第18-21页 |
3. 结果 | 第21-28页 |
3.1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 | 第21-22页 |
3.2 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 Zeta电位 | 第22-23页 |
3.3 凝胶阻滞分析 | 第23-24页 |
3.4 CpG ODN在体外对猪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 | 第24页 |
3.5 免疫小鼠IgG,IgA和 IgM的含量变化 | 第24-25页 |
3.6 免疫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 | 第25-27页 |
3.7 免疫小鼠 IL-2,IL-4和 IL-6数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3.8 攻毒小鼠器官病变的检测 | 第28页 |
4. 讨论 | 第28-31页 |
第二章 CpG与猪IL-6基因的融合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第31-52页 |
摘要 | 第31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2.1 材料 | 第32-34页 |
2.2 方法 | 第34-38页 |
3. 结果 | 第38-50页 |
3.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8-39页 |
3.2 免疫小鼠的非特异免疫检测结果 | 第39-44页 |
3.2.1 小鼠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3.2.2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3.2.3 免疫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3.2.4 小鼠攻毒保护结果 | 第43-44页 |
3.3 免疫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检测结果 | 第44-50页 |
3.3.1 小鼠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3.3.2 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3.3.3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 第46-48页 |
3.3.4 免疫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 | 第48-49页 |
3.3.5 小鼠攻毒保护结果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VPIL-6C对猪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第52-68页 |
摘要 | 第52页 |
1. 引言 | 第52-5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2.1 材料 | 第53页 |
2.2 方法 | 第53-55页 |
3. 结果 | 第55-60页 |
3.1 免疫猪血清特异性抗体含量测定 | 第55-56页 |
3.2 免疫猪血清中IgG、IgM、IgA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3.3 免疫猪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 | 第57-59页 |
3.4 免疫猪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文献综述 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 第68-96页 |
1. 引言 | 第68-69页 |
2. 细胞因子基因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 | 第69-75页 |
2.1 白细胞介素2 | 第70-71页 |
2.2 白细胞介素4 | 第71-72页 |
2.3 白细胞介素5 | 第72-73页 |
2.4 白细胞介素6 | 第73-74页 |
2.5 白细胞介素12 | 第74-75页 |
2.6 GM-CSF | 第75页 |
3. CpG ODN的免疫佐剂作用研究 | 第75-83页 |
3.1 CPG对淋巴细胞的激活 | 第76-78页 |
3.2 CpG ODN的作用机制 | 第78-80页 |
3.3 CpG ODN的应用 | 第80-83页 |
4. 协同刺激分子和趋化因子佐剂作用的研究 | 第83-85页 |
5.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声明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