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与对策研究

1 引言第1-12页
2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2-22页
 2.1 生态城市研究概况第12-14页
  2.1.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2.1.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页
  2.1.3 当前的研究趋势第13-14页
 2.2 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第14-18页
  2.2.1 生态城市的概念第14-15页
  2.2.2 生态城市的特征第15-16页
  2.2.3 生态城市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16-18页
 2.3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理论第18-20页
  2.3.1 城市生态学原理第18页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3.3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第19页
  2.3.4 耗散结构理论第19-20页
 2.4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第20页
 2.5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20-21页
 2.6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1-22页
3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第22-27页
 3.1 生态城市是温州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第22-23页
  3.1.1 生态城市建设是温州市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第22页
  3.1.2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温州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第22-23页
  3.1.3 生态城市建设是温州市建设国际轻工城的必然选择第23页
 3.2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第23-27页
  3.2.1 现状第23-24页
  3.2.2 有利条件第24-25页
  3.2.3 制约因素第25-27页
4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第27-41页
 4.1 主要内容第27页
  4.1.1 发展生态经济第27页
  4.1.2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第27页
  4.1.3 加强环境建设与污染控制第27页
  4.1.4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保障水平第27页
 4.2 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第27-28页
  4.2.1 科学性原则第27-28页
  4.2.2 可操作性原则第28页
  4.2.3 相对完备性原则第28页
  4.2.4 相对独立性原则第28页
  4.2.5 主成分性原则第28页
  4.2.6 针对性原则第28页
  4.2.7 代表性原则第28页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1页
  4.3.1 经济发展指标第29-30页
  4.3.2 环境保护指标第30页
  4.3.3 社会进步指标第30-31页
 4.4 标准值的确定第31-33页
 4.5 指标筛选第33-41页
  4.5.1 数据标准化第33-35页
  4.5.2 功能团相关系数计算第35-39页
  4.5.3 指标筛选第39-41页
5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第41-53页
 5.1 评价模型的设计第41-43页
  5.1.1 评价模型的选择第41页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1-43页
 5.2 综合评价第43-45页
  5.2.1 三级指标的运算第43页
  5.2.2 二级指标的运算第43页
  5.2.3 一级指标数值的运算第43-44页
  5.2.4 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第44-45页
 5.3 生态化程度评价第45页
 5.4 结果分析第45-53页
  5.4.1 经济发展情况第45-47页
  5.4.2 环境保护情况第47-50页
  5.4.3 社会进步情况第50-53页
6 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第53-66页
 6.1 指标分析第53-54页
  6.1.1 指标体系分析第53页
  6.1.2 淘汰指标分析第53页
  6.1.3 未选用指标分析第53-54页
 6.2 目标、指导思想与阶段划分第54-56页
  6.2.1 目标第54-55页
  6.2.2 指导思想第55页
  6.2.3 阶段划分第55-56页
 6.3 应对对策第56-66页
  6.3.1 按时间要求的应对对策第56-57页
  6.3.2 按空间要求的应对对策第57-61页
  6.3.3 按创建要求的应对对策第61-66页
7 结语第66-68页
 7.1 本研究的有关结论第66页
 7.2 本研究有待加强的方面第66-67页
 7.3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探析
下一篇:基于统一价格结算的用灵敏度矩阵消除阻塞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