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1.1.1 影响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 | 第12-13页 |
1.1.2 体细胞胚发生的生化基础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1.3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 新疆白鲜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2.1 新疆白鲜(Dictamnus angusfolium G.don) | 第18页 |
1.2.2 传统利用及现代研究 | 第18-19页 |
1.2.3 新疆白鲜组织培养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疆白鲜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显微观察 | 第20-3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2.2.1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显微观察 | 第22-23页 |
2.2.2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显微观察 | 第23页 |
2.2.3 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显微观察 | 第23-29页 |
2.3 讨论 | 第29-31页 |
2.3.1 体细胞胚的诱导发生 | 第29-30页 |
2.3.2 体细胞胚的显微观察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疆白鲜体细胞胚发生不同时期生理生化特性 | 第31-4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3.2.1 POD、SOD、CAT活性 | 第35-37页 |
3.2.2 DNA、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 第37-40页 |
3.2.3 蛋白质组分及POD、SOD同工酶 | 第40-42页 |
3.3 讨论 | 第42-44页 |
3.3.1 POD、SOD、CAT活性变化 | 第42页 |
3.3.2 DNA、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3.3.3 蛋白质组分及POD、SOD同工酶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4.1 体细胞胚的诱导发生 | 第44页 |
4.2 体细胞胚的显微观察 | 第44页 |
4.3 生理生化的研究 | 第44-45页 |
4.4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4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