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 景观形态学及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 住区环境景物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设计发展概况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我国及国外住区环境景物形态发展历史回顾 | 第19-22页 |
一. 中国传统住区环境景物形态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二. 西方住区环境景物形态的历史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1 西亚 | 第21页 |
2 欧洲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住区环境景物形态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一. 住区环境景观建设的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二.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1 景物形态的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脱节 | 第23页 |
2 片面追求各种形式风格且缺乏特色 | 第23-24页 |
3 尺度失调、不符合形式美 | 第24页 |
4 重人工轻自然 | 第24页 |
5 缺乏人性化 | 第24-25页 |
6 本土文化表现的匮乏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设计中的“人本主义” | 第26-31页 |
第一节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 第26-27页 |
一. “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 | 第26页 |
二. “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提高 | 第26页 |
三. “以人为本”的全面建立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 第27-31页 |
一. 住区居民构成与居民的基本需求 | 第27-28页 |
1 住区居民构成 | 第27页 |
2 住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 第27-28页 |
二. 全方位的满足居民需求 | 第28-31页 |
1 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精神需要 | 第28-29页 |
2 可识别性的精神需要 | 第29页 |
3 具有文化性、并从地域文化出发 | 第29页 |
4 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住区居民行为心理及审美心理分析 | 第31-42页 |
第一节 住区居民行为心理分析及景物形态设计 | 第31-37页 |
一. 住区居民的基本行为 | 第31-32页 |
二. 住区环境儿童基本行为及景物形态 | 第32-34页 |
1 住区环境儿童的基本行为特征 | 第32页 |
2 符合儿童行为心理的景物形态特点 | 第32-34页 |
三. 住区环境中青年的基本行为及景物形态 | 第34-35页 |
1 住区环境中青年的基本行为特征 | 第34页 |
2 符合中青年行为心理的景物形态特点 | 第34-35页 |
四. 住区环境里老年的基本行为及景物形态 | 第35-37页 |
1 住区环境里老年的基本行为特征 | 第35-36页 |
2 符合老年行为心理的景物形态特点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住区居民审美心理分析及景物形态设计 | 第37-42页 |
一. 审美体验及审美心理要素 | 第37-39页 |
1 审美体验 | 第37-38页 |
2 审美心理要素 | 第38-39页 |
二. 人对景物的一般审美感受 | 第39-40页 |
三. 符合住区居民的审美心理的景物形态特征--自然性 | 第40-42页 |
1 走向自然的心理 | 第40页 |
2 自然美 | 第40-41页 |
3 线条美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的构成分析 | 第42-53页 |
第一节 景物形态的基本要素 | 第42-45页 |
一. 形态的基本要素 | 第42页 |
二. 景物形态设计中形态基本要素语言特性的掌握 | 第42-44页 |
1 点 | 第42-43页 |
2 线 | 第43-44页 |
3 面 | 第44页 |
4 体块 | 第44页 |
三. 景物形态的几何特征与特性 | 第44-45页 |
1 景物形态的几何特征 | 第44-45页 |
2 景物形态的特性 | 第45页 |
第二节 景物平面造型的构成 | 第45-50页 |
一. 景物平面造型的主要构成手法 | 第45-46页 |
1 分割 | 第46页 |
2 渐变 | 第46页 |
3 变异 | 第46页 |
4 变形 | 第46页 |
二. 格式塔的原则及在景物平面造型构成上的启示 | 第46-50页 |
1 格式塔心理学 | 第47页 |
2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与启示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景物空间立体造型的构成 | 第50-53页 |
一. 景物的基本形体 | 第50页 |
二. 形体的变化和组合 | 第50-53页 |
1 形体的变化 | 第50-51页 |
2 形体的组合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之生成 | 第53-70页 |
第一节 住区环境主要景物单体形态及设计特点 | 第53-65页 |
一. 住区环境主要景物单体形态 | 第53-61页 |
1 景观构筑物形态及实例分析 | 第53-55页 |
2 雕塑 | 第55-57页 |
3 水景 | 第57-59页 |
4 石景 | 第59-61页 |
二. 住区环境景物单体形态的设计特点 | 第61-65页 |
1 创造新鲜感 | 第61页 |
2 加强与自然的亲和力 | 第61-62页 |
3 住区环境景物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 第62页 |
4 文化性 | 第62-63页 |
5 主体性 | 第63-64页 |
6 雅致小景,雕塑品质 | 第64页 |
7 营造住区静谧温馨的环境气氛 | 第64-65页 |
8 合乎美学 | 第65页 |
9 多功能性 | 第65页 |
第二节 住区环境景物整体形态设计 | 第65-70页 |
一. 整体性 | 第65-67页 |
二. 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 | 第67-68页 |
三. “存在形”与“身体知觉学”对于景物整体形态设计的启示 | 第68-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注释 | 第71-72页 |
插图来源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页 |
附录1: 工程实践 | 第75-79页 |
附录2: 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