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提取方法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和命名 | 第12页 |
| ·ω-3(或称n-3)系列多烯脂肪酸的代谢途径[1 | 第12-13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资源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 ·从鱼油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面临的问题 | 第14页 |
| ·真菌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14页 |
| ·海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14-15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和富集方法[1 | 第15-20页 |
| ·低温冷冻结晶法 | 第16页 |
| ·尿素包合法 | 第16-18页 |
| ·吸附分离发(银离子络合法) | 第18页 |
| ·分子蒸馏法 | 第18页 |
| ·膜分离法 | 第18页 |
| ·脂肪酶提取法 | 第18-19页 |
| ·超声波萃取法 | 第19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9-20页 |
| ·两种以上技术的复合法 | 第20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 | 第20-21页 |
| ·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海洋微藻的培养 | 第21-28页 |
| ·微藻细胞内合成PUFAs的途径 | 第21-22页 |
| ·影响微藻细胞生长和PUFAs合成的环境因素 | 第22-24页 |
| ·种类和品系对微藻PUFAs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 ·温度 | 第23页 |
| ·光照强度 | 第23页 |
| ·培养液的化学组成 | 第23-24页 |
| ·培养方式对微藻生长及EPA合成的影响 | 第24-27页 |
| ·光自养 | 第24页 |
| ·异养 | 第24-26页 |
| ·混养 | 第26-27页 |
| ·微藻培养的发展 | 第27-28页 |
| ·本实验采用的微藻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28页 |
|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微藻的培养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微藻光照摇床培养 | 第29-31页 |
| ·培养基 | 第29页 |
|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 ·生长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0-31页 |
| ·葡萄糖浓度对藻细胞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藻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 第31页 |
| ·3 L气升式内环流光生物反应器中藻细胞培养 | 第31-36页 |
|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 | 第32-33页 |
| ·细胞干重测定 | 第33页 |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Nannochloropsis sp.在3L气升式反应器中的生长 | 第33-34页 |
| ·Nannochloropsis sp.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的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EPA)的含量和产量 | 第34-35页 |
| ·气升式反应器中Nannochloropsis sp.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 第35-36页 |
| ·20 L气升式内光生物反应器中藻细胞培养 | 第36-37页 |
| ·2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 第36页 |
| ·培养方式与培养条件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 ·Nannochloropsis sp.在20L气升式反应器中的生长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微藻细胞生长动力学 | 第39-49页 |
| ·摇瓶条件下Nannochloropsis sp.自养与混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39-41页 |
| ·自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39-40页 |
| ·混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40-41页 |
| ·3 L光照反应器中融合微藻自养与混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 | 第41-43页 |
| ·自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41-42页 |
| ·混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42-43页 |
| ·3 L光照反应器中Nannochloropsis sp.自养与混养条件下培养的总脂生成动力学 | 第43-45页 |
| ·自养总脂生成动力学分析 | 第44页 |
| ·混养总脂生成动力学分析 | 第44-45页 |
| ·20 L光照培养融合微藻自养与混养条件下培养生长动力学 | 第45-47页 |
| ·自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45-46页 |
| ·混养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微藻细胞的总脂提取 | 第49-55页 |
| ·试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9-50页 |
| ·藻细胞破碎 | 第49页 |
| ·破碎率的计算 | 第49-50页 |
| ·Nannochloropsis sp藻粗脂的提取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 ·细胞破碎方法的选择 | 第50-51页 |
| ·粗脂提纯中溶剂配比与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尿素包合法富集海藻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55-62页 |
|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55-56页 |
| ·海藻混合脂肪酸的皂化提取 | 第55页 |
| ·尿素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55页 |
| ·气相色谱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 第55-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 ·皂化试剂的选择 | 第56-58页 |
| ·尿素浓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藻细胞培养 | 第62页 |
| ·藻细胞培养模型建立 | 第62页 |
| ·藻细胞中粗脂的获得 | 第62页 |
| ·藻细胞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获得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问题与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录: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