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19页 |
一、 变革公司立法理念,重构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 | 第14-16页 |
二、 本文的命题、方法和结构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出资形式立法之理念 | 第19-46页 |
第一节 注册资本功用之重思 | 第19-30页 |
一、 资本(Capital)与资产(Assets)概念析 | 第19-21页 |
二、 注册资本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21-23页 |
三、 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思考 | 第23-28页 |
四、 注册资本担保功能的质疑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股东出资形式与公司信用基础 | 第30-33页 |
一、 摒弃资本信用理念 | 第30-31页 |
二、 确立资产信用理念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股东出资形式立法之理念 | 第33-46页 |
一、 保障债权人利益的立法选择 | 第33-35页 |
二、 平衡股东之间利益的立法构建 | 第35-36页 |
三、 鼓励投资,充分利用投资资源 | 第36-39页 |
四、 公司法中的效率与安全 | 第39-41页 |
五、 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与私法自治 | 第41-42页 |
六、 社会信用机制的构建 | 第42-46页 |
第二章 出资形式立法规制之比较 | 第46-58页 |
第一节 中国域内外规制之比较 | 第46-51页 |
一、 选择不同模式的立法 | 第46-47页 |
二、 区分股东责任的立法 | 第47-49页 |
三、 对出资形式限定宽严不同的立法 | 第49-51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规制之分析 | 第51-54页 |
一、 清钦定商律之《公司律》 | 第51-52页 |
二、 北洋政府之《公司条例》 | 第52-53页 |
三、 国民政府之《公司法》 | 第53-54页 |
第三节 不同组织体相关规制的比较 | 第54-58页 |
一、 合伙 | 第54-56页 |
二、 独资企业 | 第56页 |
三、 外商投资企业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出资标的物的选择 | 第58-69页 |
第一节 出资标的物之适格性 | 第58-60页 |
一、 确定性 | 第58-59页 |
二、 价值性 | 第59-60页 |
三、 可兑现性 | 第60页 |
四、 可流转性 | 第60页 |
第二节 出资标的物之类型 | 第60-63页 |
一、 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类型划分 | 第60-61页 |
二、 国外学说、立法、判例的类型划分 | 第61-63页 |
第三节 以现金、实物为出资之标的物 | 第63-66页 |
一、 以现金为出资标的物的评析 | 第63-65页 |
二、 以实物为出资标的物的评析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出资财产之构成 | 第66-69页 |
一、 对现金出资下限的规定 | 第67页 |
二、 对非现金出资上限的要求 | 第67页 |
三、 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份额的特别规定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无形财产出资之基本理论问题 | 第69-87页 |
第一节 无形财产的概念 | 第69-73页 |
一、 物、财产与财产权 | 第69-70页 |
二、 无形财产的内涵 | 第70-72页 |
三、 无形财产的价值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无形财产类型之分析 | 第73-75页 |
一、 立法例 | 第73页 |
二、 无形财产的外延 | 第73-75页 |
第三节 无形财产出资之合理性 | 第75-76页 |
第四节 无形财产出资的法律保障 | 第76-84页 |
一、 变态设立事项 | 第76-77页 |
二、 检查制度 | 第77-78页 |
三、 无形财产出资的公示 | 第78-80页 |
四、 价值评估 | 第80-83页 |
五、 验资 | 第83-84页 |
第五节 无形财产出资不到位的责任负担 | 第84-87页 |
一、 出资不到位的责任主体 | 第84-85页 |
二、 出资不到位的股东责任类型 | 第85-87页 |
第五章 无形财产出资的基本形式及其法律规制 | 第87-144页 |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资 | 第87-97页 |
一、 土地使用权出资在中国的特殊意义 | 第87-89页 |
二、 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体系的构造 | 第89-91页 |
三、 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构成要件 | 第91-93页 |
四、 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 第93-97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出资 | 第97-107页 |
一、 知识产权出资的现实意义 | 第97-99页 |
二、 高新技术成果出资 | 第99-101页 |
三、 著作权出资 | 第101页 |
四、 工业产权出资 | 第101-106页 |
五、 工业产权被宣告撤销、无效时的处理 | 第106-107页 |
第三节 股权出资 | 第107-115页 |
一、 案例与问题 | 第107-109页 |
二、 股权出资的适法性 | 第109-111页 |
三、 股权出资所应对的法律问题 | 第111-113页 |
四、 股权出资的法律规制 | 第113-115页 |
第四节 债权出资 | 第115-122页 |
一、 颇具中国特色的债转股 | 第115-116页 |
二、 债权出资的立法例 | 第116-120页 |
三、 允许债权出资的立法设计 | 第120-122页 |
第五节 信用出资 | 第122-128页 |
一、 信用的法律意义 | 第122-125页 |
二、 挂靠现象剖析 | 第125-126页 |
三、 信用出资的法律规制 | 第126-128页 |
第六节 劳务出资 | 第128-140页 |
一、 劳务概念析 | 第129-131页 |
二、 劳务出资的立法例 | 第131-134页 |
三、 劳务出资与干股、职工持股、股票期权 | 第134-139页 |
四、 劳务出资的法律规制 | 第139-140页 |
第七节 净资产出资 | 第140-144页 |
一、 净资产出资的实质 | 第140-142页 |
二、 净资产出资与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42页 |
三、 净资产出资与公司合并、分立 | 第142-144页 |
结 论 | 第144-146页 |
参 考 文 献 | 第146-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