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概述 | 第6-11页 |
| ·南水北调工程及中线河北省段概况 | 第6-8页 |
|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第6页 |
| ·中线工程河北省段概况 | 第6-8页 |
|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的提出 | 第8-10页 |
|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建设的必要性 | 第8-9页 |
|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概念 | 第9页 |
|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意义 | 第9-10页 |
|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数据库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 数字“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段基础数据库初步设计 | 第11-25页 |
| ·基础数据库数据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基础数据库建立和设计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 ·基础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 第13-14页 |
| ·基础数据库设计基本要求 | 第14-15页 |
| ·基础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 | 第15-20页 |
| ·统一地理基础 | 第15页 |
| ·统一分类编码原则 | 第15-17页 |
| ·统一分层原则 | 第17页 |
| ·统一命名原则 | 第17-18页 |
| ·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 | 第18-20页 |
| ·基础数据库数据源的选择 | 第20页 |
| ·确定基础数据库数据模型 | 第20-21页 |
| ·确定基础数据库数据模型模式 | 第21-24页 |
| ·GIS数据库数据模型模式类型 | 第21-23页 |
| ·基础库数据模型模式的选定 | 第23-24页 |
| ·建立基础数据库元数据 | 第24-25页 |
| 3 数字“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段基础数据库详细设计 | 第25-43页 |
| ·现实世界 | 第25-26页 |
| ·概念世界 | 第26-28页 |
| ·计算机世界 | 第28-43页 |
| ·空间数据逻辑设计 | 第29-33页 |
| ·基础空间数据的类型(“4D”产品)、结构 | 第29-30页 |
| ·基础库空间数据逻辑划分 | 第30-33页 |
| ·属性数据的逻辑设计 | 第33-39页 |
| ·基础库软硬件平台配置方案 | 第39-43页 |
| 4 数字“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段基础数据库建立 | 第43-68页 |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43-64页 |
| ·数字栅格工程地形图库(DRG) | 第43-44页 |
|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数字三维景观的建立 | 第44-45页 |
| ·复合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46页 |
| ·中线河北段1:5000带状地形图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的建立 | 第46-64页 |
| ·地形图矢量化 | 第46-52页 |
| ·地形图编辑 | 第52-56页 |
| ·地形图误差校正 | 第56-57页 |
| ·文件转换 | 第57页 |
| ·图幅拼接 | 第57-59页 |
| ·拓扑规则 | 第59-64页 |
| ·属性数据库建立 | 第64-65页 |
| ·中线河北段1:5000带状地形图属性数据库建立 | 第64-65页 |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社会经济数据库的建立 | 第65页 |
| ·空间数据库与非空间数据库连接 | 第65-66页 |
| ·初步入Oracle库 | 第66-68页 |
| 5 数字“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 第68-79页 |
| ·系统技术定位 | 第68-69页 |
|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69页 |
|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 第69-70页 |
| ·系统分期建设初步设计 | 第70-79页 |
| ·系统总体软硬件配置 | 第71-72页 |
| ·系统一期建设 | 第72-73页 |
| ·系统二期建设 | 第73-75页 |
| ·系统三期建设 | 第75-79页 |
| 总结 | 第79-8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