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建构我国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引言第1-11页
一、 我国建立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之动因第11-23页
 (一)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引入当事人主义部分内容,其中已蕴含着证据开示制度之内容第12-18页
  1 、 引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诉讼观念的影响第12-14页
  2 、 现行法律规定蕴含着证据开示制度之内容第14-18页
 (二) 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第18-21页
  1 、 辩护职能萎缩,控辩进一步失衡第18-19页
  2 、 增加控诉方难度和败诉风险第19-20页
  3 、 法官职权主义回潮第20-21页
  4 、 为举证突袭提供机会,有碍公平竞争第21页
 (三) 建立庭审前证据开示制度之必要性第21-23页
  1 、 保障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从而强化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第21-22页
  2 、 解决交换信息困难,促进双方庭审前充分准备第22页
  3 、 明确庭审的争议点,弱化法官职权行为第22页
  4 、 避免举证突袭,减少开庭次数第22-23页
二、 对国外证据开示制度之考察第23-38页
 (一) 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第24-27页
  1 、 设置目的第24-25页
  2 、 具体内容第25-27页
  3 、 违反证据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第27页
 (二)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第27-33页
  1 、 设置目的第27-28页
  2 、 具体内容第28-32页
  3 、 违反证据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第32-33页
 (三) 日本的证据开示制度第33-35页
  1 、 设置目的第33页
  2 、 具体内容第33-35页
  3 、 违反证据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第35页
 (四) 其他与证据开示制度有关之规定第35-38页
  1 、 大陆法系国家对辩护人阅卷权的规定第35-36页
  2 、 欧洲人权法院关于证据开示的判例第36-37页
  3 、 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关于律师阅卷权的规定第37-38页
三、 建构我国证据开示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价值取向第38-46页
 (一) 明确证据开示应遵循的原则第39-42页
  1 、 共同参与原则第39页
  2 、 平等对抗原则第39-40页
  3 、 集中开示原则第40页
  4 、 主体特定原则第40-41页
  5 、 法官有限介入原则第41页
  6 、 排除非开示证据原则第41页
  7 、 责任追究原则第41-42页
  8 、 公共利益原则第42页
 (二) 价值取向分析第42-46页
  1 、 促进司法公正第43-45页
  2 、 提高诉讼效率第45-46页
四、 建构我国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程序设计第46-52页
 (一) 证据开示的责任第47-48页
 (二) 证据开示的范围第48-50页
 (三) 证据开示的程序第50-51页
 (四) 违反证据开示义务的法律后果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间供电局预防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GPRS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