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语境:多元分裂的时代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转型的时代 | 第12-15页 |
·经济的大发展 | 第12-13页 |
·政治的大变革 | 第13-14页 |
·文化的大震荡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家庭 | 第15-21页 |
·父系 | 第16页 |
·母系 | 第16-17页 |
·父系与母系的融合与对立 | 第17-19页 |
·家庭教育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个人:多元分裂的痛苦——纪德创作的思想维度 | 第21-40页 |
第一节 无神论与有神论 | 第21-29页 |
·无神论者纪德 | 第22-26页 |
·抹不掉宗教色彩的纪德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对象征派的接受与背弃 | 第29-33页 |
·纪德深受象征派影响 | 第29-32页 |
·对象征派的反对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恋童癖与道德说教 | 第33-36页 |
·恋童癖 | 第34-35页 |
·道德说教 | 第35-36页 |
第四节 追求感官享受的同性恋与柏拉图式的异性恋 | 第36-40页 |
·肉欲的同性恋 | 第36-38页 |
·精神的异性恋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文体:多元分裂的审美 | 第40-52页 |
第一节 小说中的诗情 | 第40-43页 |
第二节 纯小说与反小说(新小说) | 第43-49页 |
·纯小说《伪币犯》(Les Faux-Monnayeurs, The Counterfeiters, 1926) | 第43-47页 |
·反小说(Le Nouveau-roman)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涉及文体的多样性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叙事:多元分裂的视角 | 第52-59页 |
第一节 客观全知视角与主观限知视角 | 第53-55页 |
·叙述者并非作品中人物的客观的全知视角 | 第53-54页 |
·叙述者为人物的第一人称主观限知视角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迂回与透视的视角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对话视角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