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一、本罪的创制 | 第9-10页 |
二、本罪的理论争鸣与实践困惑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罪设立的正当性 | 第11-13页 |
一、严重社会危害性是设立本罪的根本依据 | 第11-12页 |
二、刑事政策的必要选择是设立本罪的价值取向 | 第12页 |
三、刑事推定的合理运用是设立本罪的刑事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罪名与概念 | 第13-15页 |
一、本罪的罪名 | 第13页 |
二、本罪的概念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构成 | 第15-28页 |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 | 第15-19页 |
一、学说之争 | 第15页 |
二、笔者之见 | 第15-19页 |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观方面 | 第19-21页 |
一、本罪主观特征的不同观点 | 第19-20页 |
二、笔者之见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体 | 第21-23页 |
一、本罪客体的不同观点 | 第21页 |
二、笔者之见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 | 第23-28页 |
一、如何理解“从事公务” | 第23-24页 |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24-25页 |
三、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与刑罚适用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8-32页 |
一、行为人的“明知”是认定本罪的前提 | 第28页 |
二、如何理解“可以责令说明来源”及“不能说明来源合法” | 第28-31页 |
三、对“非法持有”财产的数额计算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32-33页 |
一、本罪与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界限 | 第32页 |
二、本罪与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界限 | 第32页 |
三、本罪与侵犯财产罪的界限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 | 第33-36页 |
一、关于本罪证明责任的两种观点 | 第33-34页 |
二、本罪不存在证明责任倒置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罚处罚 | 第36-39页 |
一、本罪的法定刑 | 第36-37页 |
二、如何认定本罪的自首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缺陷 | 第39-44页 |
一、缺少前置制度和启动机制 | 第39-41页 |
二、犯罪构成存在缺陷 | 第41-43页 |
三、法定刑设置不合理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 第44-47页 |
一、建立前置制度 | 第44页 |
二、正确概括罪名 | 第44-45页 |
三、修改罪状描述 | 第45页 |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法定刑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