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孢拟茎点等六株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真菌分类学简介 | 第11-15页 |
| ·研究真菌分类的目的 | 第11页 |
| ·真菌分类学的分类依据 | 第11-12页 |
| ·真菌分类系统的基本程序 | 第12页 |
| ·目前国内应用的真菌分类系统 | 第12-13页 |
| ·半知菌亚门真菌概述 | 第13-14页 |
| ·半知菌系统分类的特点 | 第14页 |
| ·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和系统 | 第14-15页 |
| ·内生真菌简介 | 第15-18页 |
| ·内生真菌的定义及类群 | 第15-16页 |
| ·内生真菌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 | 第17-18页 |
| ·红豆杉内生真菌的研究 | 第18-20页 |
| ·国外红豆杉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国内红豆杉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长白山的自然现状 | 第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 ·菌种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 ·试剂 | 第24-25页 |
| ·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 ·菌种观察及鉴定分类 | 第26-27页 |
| ·生理实验 | 第27-28页 |
| ·发酵代谢产物的考察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0-60页 |
| ·菌种鉴定分类结果 | 第30-39页 |
| ·新发现种 | 第30-32页 |
| ·中国新记录属种 | 第32-38页 |
| ·中国新记录种 | 第38-39页 |
| ·生理实验结果 | 第39-55页 |
| ·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49页 |
| ·不同碳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培养基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1-54页 |
| ·菌株中维生素是否缺乏的考察 | 第54-55页 |
| ·发酵代谢产物的考察 | 第55-60页 |
| ·实验菌株的总体考察 | 第55-56页 |
| ·菌株1015的考察 | 第56-60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60-63页 |
| ·菌种鉴定分类 | 第60页 |
| ·生理实验 | 第60-61页 |
| ·发酵代谢产物的处理 | 第61-62页 |
| ·本课题的后续工作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菌种鉴定分类 | 第63页 |
| ·生理实验 | 第63页 |
| ·新种1015的发酵代谢产物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 第68-83页 |
| 发表文章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