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岩溶陷落柱发育时间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0-11页 |
·准备工作 | 第11-14页 |
·文献调研 | 第11-12页 |
·野外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年代学研究方法 | 第14-59页 |
·现代测年方法概述 | 第14-18页 |
·筛选测年方法的依据 | 第18-19页 |
·选定几种测年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59页 |
·放射性碳(C-14) | 第19-26页 |
·不平衡铀系法 | 第26-33页 |
·释光(TL+OSL) | 第33-41页 |
·电子自旋共振法(ESR) | 第41-52页 |
·裂变径迹法(FT) | 第52-59页 |
第三章 地质过程分析 | 第59-7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60-63页 |
·岩溶系统演化 | 第63-67页 |
·可溶性岩层 | 第63-64页 |
·岩溶期次划分 | 第64-66页 |
·岩溶水系统 | 第66-67页 |
·岩溶陷落柱发育过程相应时间记录物 | 第67-74页 |
·洞穴堆积记录物 | 第68-69页 |
·河流发育过程记录物 | 第69-71页 |
·盆地沉积记录物 | 第71-74页 |
第四章 采样、测试与精度评价 | 第74-89页 |
·采样地点选择 | 第74-75页 |
·样品采集过程 | 第75-81页 |
·马兰矿陷落柱内部次生石膏 | 第75-76页 |
·梭峪峡-龙尾头村古汾河残留沉积物 | 第76-78页 |
·任家沟古汾河残留沉积物 | 第78-80页 |
·闹林沟贺丰村北500M古汾河残留沉积物 | 第80页 |
·大同塔山TBM隧道溶洞方解石 | 第80-81页 |
·晋祠高架桥钻孔-河湖相和泉华堆积物 | 第81页 |
·测试方法和送样测试流程 | 第81-84页 |
·测定结果精度与可靠性分析 | 第84-89页 |
第五章 太原西山陷落柱发育时间分析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页 |
·建议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录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