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37页 |
·电容器介电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参数 | 第11-14页 |
·电容器介电材料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电容器及其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参数 | 第12-14页 |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 | 第14-19页 |
·基本特性与结构 | 第14-15页 |
·市场现状 | 第15-16页 |
·对陶瓷粉体原料的要求 | 第16-19页 |
·钛酸钡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19-29页 |
·晶体的极化 | 第19页 |
·铁电体 | 第19-22页 |
·钛酸钡自发极化的微观机理 | 第22-24页 |
·铁电畴 | 第24-27页 |
·钛酸钡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27-29页 |
·钛酸钡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29-36页 |
·固相烧结法 | 第29页 |
·醇盐水解法 | 第29-30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30页 |
·水热法 | 第30-32页 |
·微乳液法 | 第32-33页 |
·低温直接合成(LTDS)法 | 第33页 |
·溶剂热法 | 第33页 |
·草酸络合物沉淀法 | 第33-34页 |
·共沉淀法 | 第34页 |
·氧水共沉淀法 | 第34-36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2 H_2TiO_3共沉淀法合成超细钛酸钡粉体 | 第37-58页 |
·实验原理分析 | 第37-43页 |
·原料的选取 | 第37页 |
·偏钛酸的溶解 | 第37-38页 |
·水解中和偏钛酸的机理 | 第38-3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机理 | 第39-41页 |
·沉淀剂的选用 | 第41-42页 |
·钛酸钡的合成机理 | 第42-43页 |
·实验研究 | 第43-49页 |
·工艺流程 | 第43-44页 |
·偏钛酸的溶解 | 第43页 |
·硫酸氧钛的水解 | 第43页 |
·合成超细钛酸钡 | 第43-44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44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45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45-49页 |
·硫酸高铁铵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 第45-46页 |
·钛的分析 | 第46-47页 |
·钡的分析 | 第47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表面活性剂用量计算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硫酸氧钛溶液制备研究 | 第49-50页 |
·硫酸氧钛溶液浓度对偏钛酸粒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表面活性剂对偏钛酸制备的影响 | 第52页 |
·工艺条件讨论 | 第52-56页 |
·钡钛物料配比的影响 | 第52-53页 |
·沉淀剂(NH_4)_2CO_3加入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沉淀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4页 |
·沉淀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3 TiCl_4共沉淀法合成超细钛酸钡粉体 | 第58-73页 |
·实验原理分析 | 第58-64页 |
·原料的选取 | 第58页 |
·四氯化钛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58-59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59页 |
·TiCl_4和BaCl_2共沉淀条件分析和碳酸氢铵用量 | 第59-62页 |
·氨水用量的计算 | 第62-63页 |
·前驱体(滤饼)的洗涤 | 第63页 |
·钛酸钡的合成机理 | 第63-64页 |
·实验研究 | 第64-66页 |
·工艺流程 | 第64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65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原料钡钛比对产品钡钛比的影响 | 第66页 |
·TiCl_4溶液浓度对钛酸钡粒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表面活性剂加入对产品的影响 | 第67-68页 |
·加料方式对产品的影响 | 第68-70页 |
·沉淀反应温度影响 | 第70页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4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5-76页 |
申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