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1. 导论第13-19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7-19页
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31页
   ·自主创新理论研究第19-22页
     ·自主创新的内涵第19-20页
     ·自主创新能力及评价第20-21页
     ·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研究第22-26页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第22-23页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评价指标研究第23-24页
     ·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与方法第24-26页
   ·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评估研究第26-29页
     ·税收政策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第26-28页
     ·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第28-29页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动态与总体述评第29-31页
     ·自主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与述评第29页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与述评第29-30页
     ·自主创新税收政策评估的发展动态与述评第30-31页
3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演进阶段与供给特点第31-38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演进阶段第31-34页
     ·初始阶段(1985年—1993年)第31-32页
     ·发展阶段(1994年—2005年)第32-33页
     ·完善阶段(2005年—至今)第33-34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供给特点第34-37页
     ·优惠方式以直接优惠为主第34-35页
     ·优惠环节以中间和终端环节为主第35-36页
     ·企业是优惠政策中的主体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我国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与激励效果分析第38-55页
   ·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分析第38-41页
     ·税收政策提高自主创新收益第38页
     ·税收政策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第38-39页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创新资金的筹集第39页
     ·税收政策影响自主创新人力资本供求第39-41页
   ·我国税收政策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第41-48页
     ·我国企业所得税与研发投入关系第41-42页
     ·我国增值税与研发投入关系第42-43页
     ·我国税收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回归分析第43-48页
   ·我国税收政策对专利产出的激励效果第48-54页
     ·我国税收政策与专利产出的偏相关分析第49-50页
     ·我国税收政策与专利产出的因果关系第50-52页
     ·我国税收政策对专利产出的回归分析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第55-71页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调查过程第55-60页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55-57页
     ·调查范围与对象第57-60页
     ·调查的实施过程第60页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第60-61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总体效果分析第61-63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方差分析第63-69页
     ·不同盈利能力企业实施效果的方差分析第65-66页
     ·不同规模企业实施效果的方差分析第66页
     ·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实施效果的方差分析第66-68页
     ·不同所有制企业实施效果的方差分析第68-69页
     ·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实施效果的T检验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6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优化路径研究第71-81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优化路径的总体构建第71-74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第71-72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需求分析第72-73页
     ·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优化路径设计第73-74页
   ·明确激励对象,由优惠型政策向激励型政策转型第74-76页
     ·加强对有研发能力企业的激励力度第75页
     ·加强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激励力度第75-76页
     ·加强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第76页
   ·整合激励方式,由孤立型政策向协调型政策转型第76-78页
     ·提高现有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法律层次第77页
     ·加强税收政策与其他自主创新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第77页
     ·建立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协调的政策体系第77-78页
   ·突破重点环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实效第78-81页
     ·加强研发环节的税收激励力度第78页
     ·建立风险投资的税收激励机制第78-79页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的税收激励力度第79-8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第81-82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与式性别预算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温岭个案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普惠金融体系的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研究--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