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4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5 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 第16-24页 |
1 农村金融风险的基本内涵 | 第16-19页 |
2 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成因 | 第19-21页 |
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常用策略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考察 | 第24-31页 |
1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 | 第24-29页 |
2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特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 第31-40页 |
1 转轨时期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 第31-32页 |
2 乡镇企业的低效率 | 第32-33页 |
3 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公司治理缺陷 | 第33-35页 |
4 金融监管的失误 | 第35-36页 |
5 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 | 第36-37页 |
6 残缺的风险补偿机制 | 第37-39页 |
7 强制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 第39页 |
8 严重的行政干预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路径选择 | 第40-54页 |
1 拯救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 第40-41页 |
2 处置现存的不良资产 | 第41-44页 |
3 实行产权改革,消除农村金融风险不断形成的产权根源 | 第44-46页 |
4 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 第46-48页 |
5 强化外部监管 | 第48-50页 |
6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 第50-51页 |
7 建立公开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51-52页 |
8 引入竞争机制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配套环境建设 | 第54-61页 |
1 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 | 第54-55页 |
2 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 第55-58页 |
3 强化金融法制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