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断裂活动下的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

0 绪论第1-18页
   ·问题的提出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第7-8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8-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路线第15-18页
1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活动效应与地震活动效应第18-59页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与隆升过程第18-25页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问题研究简述第18-22页
     ·青藏高原隆升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第22-25页
   ·青藏高原隆升的活动构造效应第25-34页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基本发育过程第25-29页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基本活动类型及分布特征第29-34页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震活动效应第34-42页
     ·高原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第34-35页
     ·高原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5-39页
     ·低速高导层与多震层的关系第39-42页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第42-44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第44-59页
     ·古构造与构造格局演化过程第44-48页
     ·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特征第48-50页
     ·活动构造基本特征第50-54页
     ·地震活动基本特征第54-59页
2 大柳树坝址区区域稳定动力学环境研究第59-71页
   ·青藏高原东北隅--北祁连山东部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第59-62页
   ·地壳结构特征第62-64页
   ·香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第64-67页
     ·构造演化过程第64-66页
     ·香山逆冲推覆构造格局第66-67页
   ·中卫-同心断裂带基本活动特征第67-71页
     ·断裂带分布特征第68页
     ·断裂带现代活动特征第68-71页
3 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构造活动效应第71-101页
   ·大柳树坝址基本构造格局第71-77页
     ·大柳树逆冲推覆构造格局第71-75页
     ·坝址区断裂构造系统第75-77页
   ·F_(201)断裂现代活动性研究第77-93页
     ·活动断裂的分段评价问题第78页
     ·中卫地震破裂带与F_(201)断层规模第78-84页
     ·F_(201)断裂活动性研究第84-93页
   ·坝址区其他主要断层活动性第93-101页
     ·主干断层活动特征第93-95页
     ·次级断层特征与活动性第95-101页
4 工程错断效应的理论研究第101-137页
   ·概述第101-104页
   ·坝址区工程错断问题分析第104-110页
   ·坝址岩石破裂扩展模式研究第110-120页
     ·裂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第110-112页
     ·坝址区岩石破裂扩展模式的断裂力学分析第112-118页
     ·Coulomb破裂扩展模式第118-119页
     ·逆冲破裂扩展模式第119-120页
   ·大柳树坝址逆冲断层破裂扩展模式研究第120-125页
     ·材料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第121页
     ·断裂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第121-122页
     ·裂端扩裂迹线的确定第122-124页
     ·逆冲断层的前展式发育特征第124-125页
   ·断层面相对位错量及破裂带宽度的估计第125-137页
     ·中卫地震断层F_(201)位错量估计第125-127页
     ·震级与断层位错量关系研究第127-130页
     ·断层长度与位错量关系的研究第130-133页
     ·地震断层破裂带宽度的估计第133-137页
5 工程错断效应数值模拟和断错问题预测第137-173页
   ·静力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第137-138页
   ·平面应变有限元模拟第138-143页
     ·模型及基本参数第138-139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39-143页
   ·坝址地段三维有限元静载荷模拟第143-147页
     ·模型及基本参数第144-14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45-147页
   ·三维动力有限元模拟第147-160页
     ·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第147-151页
     ·模型及基本参数第151-15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53-160页
   ·平面动力有限差分模拟第160-164页
     ·平面问题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与过程第160-162页
     ·模型及基本参数第162-164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64页
   ·大柳树坝址工程断错问题预测第164-173页
     ·导致断错效应发生的工程地质因素第167-168页
     ·断错效应灾害预测第168-173页
6 结论第173-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速失效模型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OFDM调制及其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