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2-5页 |
前言 | 第5-7页 |
一. 本课题的意义 | 第5页 |
二. 本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5-7页 |
第一章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 第7-12页 |
1.1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相应的保护方式 | 第7页 |
1.2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 第7-12页 |
一. 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7-8页 |
二.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流过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 | 第8-10页 |
三. 差动保护的比率制动特性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电流互感器的稳态和暂态特性 | 第12-28页 |
2.1 ATP-EMTP程序简介 | 第12-13页 |
2.2 基于ATP的电流互感器仿真模型 | 第13-14页 |
2.3 电流互感器的稳态特性 | 第14-17页 |
一. 电流互感器的比值误差与相角误差 | 第15-16页 |
二. 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 | 第16-17页 |
2.4 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 | 第17-22页 |
一. 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和二次电流 | 第17-19页 |
二. 影响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因素 | 第19-20页 |
三. 电流互感器的剩磁 | 第20-22页 |
2.5 外部短路TA饱和时变压器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 | 第22-24页 |
2.6 电流互感器饱和仿真研究 | 第24-28页 |
一. 电流互感器饱和的仿真研究 | 第24-26页 |
二. 电流互感器饱和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变压器的自适应制动比率差动保护原理 | 第28-39页 |
3.1 基于波形识别的变压器自适应制动比率差动保护 | 第28-34页 |
一. TA饱和时二次电流波形特点 | 第28-29页 |
二. 波形相关性原理和分析 | 第29-30页 |
三. 算法和仿真 | 第30-33页 |
四. 可变制动比率的保护原理及实现 | 第33-34页 |
3.2 基于谐波比的变压器自适应制动比率差动保护 | 第34-39页 |
一. 饱和二次电流的特点 | 第34-35页 |
二. 衰减直流分量对谐波比算法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TA饱和时电流误差与谐波比的关系 | 第36-39页 |
第四章 电流互感器饱和判据 | 第39-47页 |
4.1 通过检测二次电流变化率的电流互感器饱和判据 | 第39-40页 |
4.2 二阶导数法 | 第40页 |
4.3 通过计算谐波比确定电流互感器的饱和 | 第40-41页 |
4.4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判别TA的饱和 | 第41页 |
4.5 利用小波变换判别TA饱和 | 第41-47页 |
一. 小波变换及其用于信号突变的检测原理 | 第41-43页 |
二. 多尺度B样条半正交小波 | 第43-44页 |
三. TA二次电流饱和检测方法 | 第44-47页 |
第五章 补偿电流互感器饱和对传变电流影响的算法 | 第47-60页 |
5.1 电流互感器的自补偿方法 | 第47-49页 |
一. 无源补偿方法 | 第47-48页 |
二. 有源补偿方法 | 第48-49页 |
5.2 电流互感器的外部有源补偿方法 | 第49-51页 |
一. 外部补偿误差的原理 | 第50页 |
二. 补偿方法1 | 第50-51页 |
三. 补偿方法2 | 第51页 |
5.3 电流互感器饱和时二次电流补偿算法 | 第51-60页 |
一. 基于φ—I曲线的补偿算法 | 第51-56页 |
(一) 二次电流补偿算法 | 第51-55页 |
(二) 仿真计算 | 第55-56页 |
二. 基于matlab的人工神经网络补偿算法 | 第56-60页 |
(一)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二) 基于Matlab的人工神经网络补偿算法 | 第57-60页 |
第六章 新型变压器保护的硬件构架 | 第60-67页 |
6.1 MC68332 | 第60-64页 |
6.2 ADSP2106X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