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研究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会计本质论 | 第17-32页 |
第一节 会计关系的契约本质 | 第18-25页 |
第二节 会计法律的博弈性质 | 第25-28页 |
第三节 会计结构的耗散特质 | 第28-32页 |
第二章 假帐表征论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会计假帐概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体制型假帐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客观型假帐 | 第35-36页 |
第四节 主观型假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假帐原因论 | 第38-47页 |
第一节 体制型假帐成因分析 | 第38-42页 |
第二节 客观型假帐原因辩析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主观型假帐原由解析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假帐危害论 | 第47-50页 |
第一节 经济危害透视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社会危害洞察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政治危害简析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假帐治理论 | 第50-71页 |
第一节 会计职业机制概述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假帐法律责任建构 | 第54-62页 |
第三节 完善假帐司法治理 | 第62-65页 |
第四节 优化假帐行政治理 | 第65-67页 |
第五节 创建假帐仲裁救济 | 第67-68页 |
第六节 重构会计职业自律机制 | 第68-71页 |
第六章 假帐预防论 | 第71-77页 |
第一节 体制型假帐预防 | 第71-74页 |
第二节 客观型假帐预防 | 第74-76页 |
第三节 主观型假帐预防 | 第76-77页 |
结束语 | 第77-79页 |
说明 | 第79页 |
注释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参考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