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 环境冲突分析理论 | 第12-20页 |
2.1 冲突 | 第12-13页 |
2.2 冲突分析 | 第13-14页 |
2.3 环境冲突 | 第14-15页 |
2.4 区域污染环境冲突 | 第15-20页 |
2.4.1 区域污染环境冲突的概念 | 第15-16页 |
2.4.2 区域污染环境冲突的特点 | 第16-17页 |
2.4.3 区域污染环境冲突的成因分析 | 第17-18页 |
2.4.4 区域污染环境冲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第18-20页 |
3 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 | 第20-43页 |
3.1 概况 | 第20-23页 |
3.1.1 自然环境背景 | 第20-22页 |
3.1.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22-23页 |
3.2 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局势 | 第23-39页 |
3.2.1 污染源排放 | 第23-32页 |
3.2.1.1 大气污染源排放 | 第24-27页 |
3.2.1.2 水污染缘排放 | 第27-30页 |
3.2.1.3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 | 第30-32页 |
3.2.2 晋陕蒙接壤区环境污染现状 | 第32-37页 |
3.2.2.1 大气环境质量 | 第32-35页 |
3.2.2.2 水环境质量 | 第35-37页 |
3.2.2.3 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 | 第37页 |
3.2.3 环境污染事故 | 第37-39页 |
3.3 晋陕蒙接壤区污染主要环境冲突 | 第39-40页 |
3.3.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 | 第39页 |
3.3.2 区际污染环境冲突 | 第39-40页 |
3.3.3 行业冲突 | 第40页 |
3.3.4 代际污染环境冲突 | 第40页 |
3.4 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4 公平理论 | 第43-66页 |
4.1 公平的涵义 | 第43-48页 |
4.2 协调理论 | 第48页 |
4.3 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解决 | 第48-60页 |
4.3.1 接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解决 | 第48-56页 |
4.3.2 接壤区代际污染环境冲突的公平分析 | 第56-60页 |
4.4 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 第60-63页 |
4.5 两点思索 | 第63-66页 |
5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