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沙星在鲫鱼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3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3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4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生生物中药动学研究 | 第15-18页 |
5、奥比沙星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奥比沙星的结构特点 | 第18页 |
·药效学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使用情况和适用动物等等 | 第20页 |
·药动学及残留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奥比沙星对水生生物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23-2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菌种与药物 | 第23-24页 |
·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页 |
·菌液制备 | 第24页 |
·细菌计数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5页 |
·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25页 |
2 结果 | 第25-27页 |
·体外抑菌作用 | 第25-26页 |
·MIC和MBC结果 | 第26-27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7-28页 |
·奥比沙星对水生生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 第27页 |
·奥比沙星对水生生物病原菌的MIC和MBC | 第27页 |
·奥比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抗菌活性比较 | 第27-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色谱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1.奥比沙星的HPLC检测方法筛选 | 第29-31页 |
·氟喹诺酮药物的性质 | 第29页 |
·色谱条件优化 | 第29-31页 |
2 组织中药物的提取方法和浓缩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药动学与残留研究 | 第32-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动物 | 第32页 |
·药品 | 第32-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33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给药及血样的采集 | 第34页 |
·样品处理 | 第34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3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35页 |
·回收率测定 | 第35-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血浆中药物经时过程及药动学参数 | 第36页 |
·组织中药物的消除 | 第36页 |
·休药期计算 | 第36页 |
2、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色谱图 | 第36-37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37页 |
·标准曲线 | 第37-40页 |
·精密度 | 第40-41页 |
·回收率 | 第41-42页 |
·各时间点药物浓度与药时曲线 | 第42-44页 |
3.药物动力学特征 | 第44-45页 |
4.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 | 第45-46页 |
5 讨论分析 | 第46-51页 |
·奥比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第46-47页 |
·奥比沙星在不同动物之间的药动学特征比较 | 第47页 |
·奥比沙星与同类药物之间的药动学特征比较 | 第47-48页 |
·消除规律 | 第48-51页 |
·最低残留限量(MRL)确定标准 | 第48-49页 |
·休药期制定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缩略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