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立项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20页 |
·开采沉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铁路、公路下采矿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开采沉陷与地表变形移动预测方法 | 第20-25页 |
·最大下沉与最大水平移动 | 第20-21页 |
·剖面函数法 | 第21-22页 |
·影响函数法 | 第22-23页 |
·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 第23页 |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法 | 第23-24页 |
·非线性科学方法与智能理论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矿区概况 | 第27-38页 |
·矿区概况 | 第27-29页 |
·矿山开采现状 | 第27-28页 |
·地质资源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安全生产条件 | 第29-35页 |
·铁路、公路与矿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 第29-30页 |
·铁路线路、运行安全预防措施 | 第30-35页 |
·矿体与铁路、公路空间位置三维数字模型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开采沉陷与地表变形移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 第38-49页 |
·地面变形移动的基本概念 | 第38-40页 |
·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 | 第40-43页 |
·地表下沉盆地稳定后全面积开采沉陷分布规律 | 第43-45页 |
·地表移动变形参数计算方法 | 第45-49页 |
·下沉系数η | 第45-46页 |
·主要影响半径R及主要影响范围角β | 第46-47页 |
·开采传播影响角θ | 第47-48页 |
·水平移动系数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地表移动变形对铁路、公路影响以及开采技术措施 | 第49-54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铁路的影响 | 第49-52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路基的影响 | 第49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线路的影响 | 第49-50页 |
·铁路下开采的技术措施 | 第50-52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公路的影响 | 第52-54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公路路基的影响 | 第52-53页 |
·公路下开采的技术措施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矿体开采对地表公路铁路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第54-77页 |
·计算方法与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计算方案 | 第54页 |
·计算模型介绍 | 第54-55页 |
·地下矿体开采铁路、公路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 第55-67页 |
·5#勘探线断面 | 第55-58页 |
·6#勘探线断面 | 第58-61页 |
·7#勘探线断面 | 第61-64页 |
·8#勘探线断面 | 第64-67页 |
·矿体最不利开采引起公路、铁路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67-75页 |
·计算模型介绍 | 第67页 |
·三维数值模型分析结果讨论 | 第67-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矿体开采对公路铁路影响研究 | 第77-93页 |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开采地表变形预测理论 | 第77-81页 |
·概述 | 第77-78页 |
·随机介质理论单元开采地表变形预测理论 | 第78-80页 |
·随机介质理论单元开采地表变形积分叠加原理 | 第80-81页 |
·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移动预测公式的数值化 | 第81-82页 |
·计算模型与软件介绍 | 第82-8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页 |
·结论 | 第84-93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监测建议 | 第93-96页 |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监测建议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