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若干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教育培训 | 第11-12页 |
·农村教育培训 | 第12页 |
·农村劳动力 | 第12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2-13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步骤、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步骤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沙县农村经济状况概述 | 第21-25页 |
·沙县整体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沙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沙县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 第25-28页 |
·沙县人口整体受教育状况分析 | 第25-26页 |
·沙县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沙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分析 | 第27-28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投入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政府机构对教育培训投入总量分析 | 第28-29页 |
·政府机构对农村教育培训投入量分析 | 第29-31页 |
·农民家庭对教育培训投入量分析 | 第31-32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福建沙县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现状分析 | 第34-44页 |
·沙县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数量分析 | 第34-35页 |
·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 | 第35-36页 |
·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 第36-42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 第36-37页 |
·各乡镇转移状况不一,存在较大差距 | 第37-39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呈现多元化 | 第39-40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单一,多集中在以经营沙县小吃为主的餐饮业 | 第40-4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特点 | 第4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教育培训力度仍然薄弱 | 第41-42页 |
·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文化水平特征 | 第42页 |
·性别比例特征 | 第42-43页 |
·年龄结构特征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 | 第44-60页 |
·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选择 | 第44页 |
·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概述 | 第44-46页 |
·实证调查数据统计描述 | 第46-49页 |
·调查样本的选取 | 第46-47页 |
·调查样本的个人基本情况 | 第47页 |
·调查样本的教育培训状况 | 第47-48页 |
·调查样本的劳动力转移状况 | 第48-49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9-58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0-52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地点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2-54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4-57页 |
·沙县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月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7-58页 |
·实证结论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 第60-67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加大农村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加强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 第61-62页 |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62页 |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 第62-64页 |
·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管理机制,确保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 | 第64页 |
·增强培训主体的参与意愿,促进农村教育培训的工作成效 | 第64-65页 |
·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