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8-1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 第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页 |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15-23页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覆盖面逐渐增大,数量急剧增加 | 第15-16页 |
·出资规模总体偏小,制约着作用发挥 | 第16-17页 |
·分布的地域差距大,地区分布不平衡 | 第17-18页 |
·产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 | 第18-19页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9-23页 |
·被农民大户、农村干部所主导,普通社员的边缘化现象严重 | 第19页 |
·内部治理不规范,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19-20页 |
·政府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为还不够 | 第20页 |
·资金严重不足 | 第20-21页 |
·相关法律保障缺失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 | 第23-3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性农业特征决定了合作社需要金融支持 | 第23页 |
·合作机制的特征决定了合作社需要金融支持 | 第23页 |
·合作社的做大做强需要金融支持 | 第23-24页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给分析 | 第25-3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给主体 | 第25-2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给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困境的分析 | 第31-42页 |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数理模型分析 | 第31-38页 |
·机制设计理论概述 | 第31-32页 |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模型构建 | 第32-34页 |
·模型的运用与分析 | 第34-3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不足的理论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成因分析 | 第38-42页 |
·农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 第38-39页 |
·农业保险的缺乏 | 第39-4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低,缺乏足够的担保抵押物,银行贷款风险大 | 第40页 |
·缺乏真正意义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探析 | 第42-50页 |
·“三方协议+互保联贷+统一账户+贴息保险” | 第42-43页 |
·资金互助社融资模式 | 第43-45页 |
·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供商业担保的模式 | 第45-47页 |
·通过合作社内部担保来构建银社合作模式 | 第47-48页 |
·四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农业金融支持的海外经验 | 第50-58页 |
·以合作金融主导,政策金融补充的美国模式 | 第50-51页 |
·政策金融依托合作金融的合作依托的日本模式 | 第51-52页 |
·国有银行承担支农重任的印度模式 | 第52-53页 |
·以信用部为主体的一元化、二级制农业金融组织体系的台湾模式 | 第53-55页 |
·海外农村金融的经验借鉴 | 第55-58页 |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55页 |
·各国支持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都需要政府的干预支持 | 第55-56页 |
·各国支持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都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 | 第56页 |
·各国大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 第56页 |
·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转提供了保证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转变政府角色,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59页 |
·确立法律保障系统 | 第59-60页 |
·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和担保制度 | 第60页 |
·创新金融管理体制 | 第60页 |
·规范民间金融,构建真正的农业合作金融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