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灾难新闻概说 | 第11-14页 |
(一) 灾难及灾难新闻 | 第11-14页 |
1. 灾难 | 第11-12页 |
2. 灾难新闻 | 第12-14页 |
二、《时代》周刊及其对9·11 的报道 | 第14-18页 |
(一) 《时代》周刊简介 | 第14-15页 |
(二) 《时代》周刊与政府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三) 《时代》周刊对9·11 事件的报道是西方灾难新闻的代表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文本的界定及原因 | 第17-18页 |
1. 版本选择 | 第17页 |
2. 具体文本选择 | 第17-18页 |
三、《时代》周刊对9·11 灾难新闻报道分析 | 第18-35页 |
(一) 传播内容分析 | 第19-28页 |
·年《时代》周刊9·11 专刊内容 | 第19-21页 |
·年《时代》周刊9·11 专刊内容 | 第21-26页 |
·年《时代》周刊9·11 专栏内容 | 第26-28页 |
(二) 传播方法及特点 | 第28-35页 |
1.合理运用传播学理论与技巧,达到宣传目的 | 第28-32页 |
2. 《时代》周刊关于9·11 灾难报道的写作特点 | 第32-35页 |
四、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启示 | 第35-48页 |
(一) 《时代》周刊对9·11 事件的报道与国内灾难新闻报道的可比性 | 第35-36页 |
(二) 《时代》周刊对9·11 事件的报道为中国灾难报道提供的可供借鉴之处 | 第36-48页 |
1. 引导民众合理适度地正视灾难 | 第36-37页 |
2. 把握好“度”,避免一味的“正面化”及过分的血腥化 | 第37-41页 |
3. 报道物质救灾之时,更要关注精神救灾 | 第41-45页 |
4. 注重媒体文化建构功能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