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纳洛酮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4页
前言第14-17页
药品、试剂与仪器第17-19页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第19-29页
   ·实验方法第19-21页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9-20页
     ·纳洛酮贴片处方的选择第20-21页
     ·促渗剂的选择第21页
     ·药物含量对经皮渗透的影响第21页
     ·最佳处方的纳洛酮渗透实验第21页
   ·结果第21-26页
     ·选择流动相第21-23页
     ·纳洛酮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3页
     ·回收率与精密度第23页
     ·纳洛酮贴片处方的选择第23-24页
     ·促渗剂对经皮渗透的影响第24-25页
     ·药物含量对经皮渗透的影响第25-26页
   ·讨论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第二章 纳洛酮微乳的经皮渗透研究第29-37页
   ·实验方法第29-32页
     ·纳洛酮—卵磷脂W/O型微乳的制备第29页
     ·纳洛酮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9页
     ·离体皮肤的制备第29页
     ·体外经皮试验第29-30页
     ·处方优化第30-31页
     ·最优处方的纳洛酮微乳的粒径测定第31页
     ·最优处方的纳洛酮微乳的包封率测定第31-32页
   ·结果第32-34页
     ·筛选最佳处方工艺第32-34页
     ·最优处方的纳洛酮微乳的粒径和包封率测定第34页
     ·最优处方纳洛酮—卵磷脂微乳的透皮考察第34页
     ·微乳的稳定性第34页
   ·讨论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三章 纳洛酮醇质体的经皮渗透研究第37-46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制备离体皮肤第37页
     ·制备空白接受液第37页
     ·纳洛酮HPLC测定条件第37-38页
     ·纳洛酮醇质体的制备第38页
     ·纳洛酮脂质体的制备第38页
     ·醇质体和脂质体粒径的测定第38页
     ·醇质体和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38页
     ·纳洛酮经皮给药方法第38页
     ·皮肤中纳洛酮浓度测定第38页
   ·结果第38-42页
     ·醇质体和脂质体粒径、包封率的测定第38-39页
     ·乙醇含量对纳洛酮透皮速率的影响第39页
     ·药物含量对醇质体透皮速率的影响第39-40页
     ·促渗剂对醇质体透皮速率的影响第40-42页
   ·讨论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四章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的经皮渗透研究第46-52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制备离体皮肤第46页
     ·纳洛酮醇质体的制备第46页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的制备第46页
     ·纳洛酮HPLC测定条件第46页
     ·纳洛酮经皮给药方法第46-47页
     ·皮肤中纳洛酮浓度的测定第47页
     ·纳洛酮凝胶制剂联合促渗剂的应用第47页
   ·结果第47-49页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第47-48页
     ·促渗剂和醇质体凝胶的协同作用第48-49页
   ·讨论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五章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在家兔体内的渗透研究第52-59页
   ·实验方法第52-54页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的制备第52页
     ·注射剂的制备第52页
     ·纳洛酮HPLC—MS测定方法第52页
     ·血样预处理第52-53页
     ·纳洛酮HPLC—MS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3页
     ·方法专属性检测第53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第53页
     ·给药方法和血样采集第53页
     ·数据分析第53-54页
   ·结果第54-57页
     ·纳洛酮HPLC—MS测定方法建立第54页
     ·方法专属性检测第54-55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5页
     ·纳洛酮醇质体凝胶剂的药动学参数第55-57页
   ·讨论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全文总结第59-61页
综述第6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米普利胶囊的质量、稳定性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下一篇:抗肿瘤药氯尼达明的合成、质量和晶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