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臣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创新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流域概况及研究区物理参数提取 | 第15-23页 |
·流域自然环境特征 | 第15-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气象气候 | 第15-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河流水系 | 第16-17页 |
·土壤植被 | 第17-18页 |
·流域社会经济条件 | 第18页 |
·行政区划 | 第18页 |
·人口和民族 | 第18页 |
·流域经济概况 | 第18页 |
·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 第18-20页 |
·风沙 | 第18-19页 |
·沙漠化 | 第19页 |
·盐渍化 | 第19-20页 |
·流域及研究区物理参数提取 | 第20-23页 |
·方法回顾 | 第20页 |
·数据准备 | 第20-21页 |
·提取流程及结果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方法介绍 | 第23-31页 |
·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原则 | 第23-24页 |
·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择方法 | 第24-25页 |
·流域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6页 |
·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构建 | 第26-31页 |
·评价原则 | 第26-27页 |
·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基本方法 | 第27-29页 |
·单因子指标评价模型 | 第29-30页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30页 |
·评价标准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流域空间数据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31-44页 |
·空间数据源及软件平台 | 第31-33页 |
·遥感数据 | 第31页 |
·气象数据 | 第31-32页 |
·水土资源数据 | 第32页 |
·社会经济数据 | 第32-33页 |
·软件平台 | 第33页 |
·基于遥感数据的流域信息提取 | 第33-37页 |
·遥感数据选择与分析 | 第33-35页 |
·遥感影像校正 | 第35页 |
·分类系统确定 | 第35-36页 |
·信息提取结果 | 第36-37页 |
·空间数据信息提取 | 第37-44页 |
·土壤类型提取 | 第38-39页 |
·植被指数提取 | 第39-40页 |
·地形坡度提取 | 第40-41页 |
·沙地类型提取 | 第41-42页 |
·风速风向提取 | 第42-43页 |
·湿润指数提取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第44-60页 |
·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单因素评价 | 第44-54页 |
·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 第44-46页 |
·流域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 第46-48页 |
·流域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 第48-50页 |
·流域生境敏感性评价 | 第50-52页 |
·流域水资源敏感性评价 | 第52-53页 |
·流域人口资源敏感性评价 | 第53-54页 |
·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54-60页 |
·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 第54-56页 |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流域生态功能综合分区 | 第57-60页 |
第六章 流域生态环境调控及对策研究 | 第60-63页 |
·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 | 第60页 |
·流域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 | 第60-61页 |
·大力开展防风治沙工程建设 | 第61页 |
·流域物种多样性修复与保护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第63-65页 |
·研究成果 | 第6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