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CS的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CS的分类及特点 | 第11-12页 |
·CS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CS技术的理论发展 | 第15-20页 |
·CS热力学理论发展 | 第15-16页 |
·CS动力学理论发展 | 第16-20页 |
·M(Metal)-Ti-C/B_4C体系CS反应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Al-Ti-C/B_4C体系CS反应机制 | 第20-21页 |
·Fe-Ti-C/B_4C体系CS反应机制 | 第21-23页 |
·Ni-Ti-C/B_4C体系CS反应机制 | 第23-24页 |
·Cu-Ti-C/B_4C体系CS反应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DTA实验 | 第30页 |
·SHS实验 | 第30-32页 |
·TE实验 | 第32页 |
·钢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样品表征 | 第33-3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页 |
·直读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34页 |
·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硬度测试 | 第34页 |
·磨损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实验方案 | 第35-36页 |
第3章 Cu-Ti-C和Cu-Ti-B_4 C体系CS反应热力学 | 第36-45页 |
·前言 | 第36页 |
·Cu-Ti-C体系 | 第36-40页 |
·Cu-Ti-C体系反应生成标准Gibbs自由能计算 | 第36-37页 |
·Cu-Ti-C体系CS反应T_(ad) 计算 | 第37-40页 |
·Cu-Ti-B_4C体系 | 第40-43页 |
·Cu-Ti-B_4C体系反应生成标准Gibbs自由能计算 | 第40页 |
·Cu-Ti-B_4C体系CS反应T_(ad) 计算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Cu-Ti-C和Cu-Ti-B_4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行为 | 第45-75页 |
·前言 | 第45页 |
·Cu-Ti-C体系 | 第45-60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45-49页 |
·Cu含量影响 | 第45-47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C粉粒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Cu-Ti-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49-60页 |
·20wt.%Cu-Ti-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50-56页 |
·30wt% Cu-Ti-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56-60页 |
·Cu-Ti-B_4C体系 | 第60-73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60-63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B_4C粉粒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Cu-Ti-B_4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63-73页 |
·20wt% Cu-Ti-B_4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63-69页 |
·40wt% Cu-Ti-B_4C体系在DTA中的反应机制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Cu-Ti-C和Cu-Ti-B_4 C体系SHS反应行为 | 第75-116页 |
·前言 | 第75页 |
·Cu-Ti-C体系 | 第75-96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75-86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75-79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79-82页 |
·C粉粒度的影响 | 第82-86页 |
·Cu-Ti-C体系SHS反应机制 | 第86-96页 |
·淬熄试样相组成 | 第86-88页 |
·淬熄试样微观组织 | 第88-94页 |
·Cu-Ti-C体系SHS反应机制示意图 | 第94-96页 |
·Cu-Ti-B_4C体系 | 第96-114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96-106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96-100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B_4C粉粒度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Cu-Ti-B_4C体系SHS反应机制 | 第106-114页 |
·淬熄试样相组成 | 第106-108页 |
·淬熄试样微观组织 | 第108-112页 |
·Cu-Ti-B_4C体系SHS反应机制示意图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Cu-Ti-C和Cu-Ti-84C体系TE反应行为 | 第116-136页 |
·前言 | 第116页 |
·Cu-Ti-C体系 | 第116-126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116-126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C粉粒度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Cu-Ti-C体系TE反应机制 | 第126页 |
·Cu-Ti-B_4C体系 | 第126-135页 |
·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126-134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Ti粉粒度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B_4C粉粒度的影响 | 第131-134页 |
·Cu-Ti-B_4C体系TE反应机制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7章 TiC和TiC-TiB 2陶瓷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 第136-156页 |
·前言 | 第136页 |
·反应动力学因素对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 第136-151页 |
·对TiC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 第136-143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136-140页 |
·C粉粒度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对TiC-TiB_2 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 第143-151页 |
·Cu含量的影响 | 第143-147页 |
·B_4C粉粒度的影响 | 第147-151页 |
·反应动力学因素对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4页 |
·对TiC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3页 |
·对TiC-TiB_2 颗粒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56-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72-173页 |
摘要 | 第173-176页 |
Abstract | 第176-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