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科学技术管理论文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时代背景第11-29页
 一、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全球化背景第11-24页
  (一)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立过程及背景第11-17页
  (二) TRIPS 的本质与实效第17-23页
  (三) 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对中国的挑战与诱惑第23-24页
 二、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第24-29页
第二章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第29-60页
 一、“中国”语境下的“知识产权”第29-47页
  (一) 世界体系中的中国第29-34页
  (二) 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制度第34-47页
 二、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挑战第47-60页
  (一) 内在的问题:频繁立法与民众普遍众意性侵权的矛盾第47-49页
  (二) 外在的压力:全球知识霸权的压制与自有知识产权匮乏的矛盾第49-56页
  (三) 发展的迷茫:依附国际标准与知识产权社会自塑性发展的矛盾第56-57页
  (四) 理论的空虚:知识产权研究热门与基础理论欠缺的矛盾第57-60页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困境的缘因分析第60-83页
 一、法律移植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土壤的缺失第60-65页
  (一) 中国民众对知识的认识第61-62页
  (二) 中国民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第62-63页
  (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第63-65页
 二、知识产权自身的内部矛盾第65-79页
  (一) 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第65-68页
  (二) 知识产品本身的非排他性与知识产权垄断的排他性之间的矛盾第68-69页
  (三) 知识产权个人享受与知识产权责任社会承担之间的矛盾第69-71页
  (四) 知识产权对知识发展兼具激励性和抑制性的冲突第71页
  (五) 知识产权权利的享有的表象与资本控制和垄断知识资源的本质的矛盾第71-73页
  (六) 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的悬殊不对等的纰漏第73页
  (七) 知识的创造者与知识的利用者的分离的隐患第73-74页
  (八) 知识产权中的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并行的本质第74页
  (九) 知识的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的矛盾以及无限性与相对有限性的矛盾第74-75页
  (十) 知识产权交易价格的随意性和垄断性的危害第75页
  (十一) 知识产权与正义的冲突第75-76页
  (十二) 知识产权与自由的冲突第76-77页
  (十三) 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冲突第77-78页
  (十四)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第78-79页
 三、社会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价值变迁第79-81页
  (一) 传统与现代价值主导的互易第79页
  (二) 文明与落后的对立与转化第79-80页
  (三) 知识产权自身纵向和横向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生衍第80-81页
 四、中国法制普遍泛西化的体制性问题与批判性精神的欠缺第81-83页
  (一) 中国法制的泛西化模式第81页
  (二) 中国知识产权在中国法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特殊性第81-82页
  (三)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薄弱和狭隘第82-83页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意义第83-91页
 一、知识产权在世界发展史中的角色与功绩第83-85页
  (一) 知识产权促进工业社会的大发展第83-84页
  (二) 知识产权加速了人类文化的繁荣与趋同第84页
  (三) 知识产权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第84页
  (四) 知识产权加快了世界的融合第84-85页
 二、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第85-87页
  (一) 知识产权是中国当前发展重要的命脉第85-86页
  (二) 知识产权是中国未来发展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第86-87页
 三、西方主导模式的知识产权对中国的影响第87-89页
  (一) 当前的世界知识产权权利分布模式第87页
  (二) 当前的世界知识产权模式的非正义第87-88页
  (三) 知识产权与人权第88-89页
 四、中国对西方主导知识产权模式的合理应对第89-91页
第五章 知识产权理论基础的重构第91-110页
 一、关于传统知识产权理论的评述第91-100页
  (一)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自然权利理论及于知识产权第92-94页
  (二) 黑格尔的财产权“自由意志”人格理论及于知识产权第94-96页
  (三) 卢梭的财产权“社会契约”公意理论及于知识产权第96-97页
  (四) 边沁的财产权“激励”功利理论及于知识产权第97-99页
  (五) 知识产权的发展理论第99-100页
 二、知识产权新思潮的冲击第100-103页
  (一) 知识产权怀疑论第101页
  (二) 反知识产权论第101-102页
  (三) 知识产权僵化论第102-103页
 三、知识产权价值的合理定位第103-107页
  (一) “知识”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第103页
  (二) 作为“私益”的“知识产权”与作为“公益”的“知识”第103-104页
  (三) 作为“权利”的知识产权与作为“政策”的知识产权第104-105页
  (四) 作为“人格”的知识产权与作为“财产”的知识产权第105页
  (五) 作为“独占特权”的知识产权与作为“自然财产权”的知识产权第105-106页
  (六) 知识产权与知识权利第106页
  (七) 关于正义第106-107页
 四、知识产权的多元目的与终极目的第107-108页
 五、知识产权新的理论基础支撑第108-110页
第六章 探寻中国知识产权合理的发展路径第110-146页
 一、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脉络及规律第110-113页
  (一) 知识产权的国内法发展历程第111-112页
  (二) 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发展进路第112页
  (三) 知识产权的规律性发展路径第112-113页
 二、典型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第113-124页
  (一) 作为知识产权强国的美国的知识产权策略第114-119页
  (二) 欧盟国家的知识产权策略第119-120页
  (三) 知识产权立国的日本的知识产权策略第120-122页
  (四) 韩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第122页
  (五) 作为发展中国家软件强国的印度的知识产权策略第122-123页
  (六) 总结与借鉴第123-124页
 三、中国知识产权的出路第124-146页
  (一) 寻求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自主性第125-128页
  (二)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发展第128-134页
  (三)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第134-138页
  (四)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传统知识的重视和保护第138-146页
结语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5-166页
后记第166-167页
论文摘要第167-170页
ABSTRACT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及其外部性研究
下一篇:信息产业发展机理及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