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内容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现有研究概况第8-10页
 三、主要创新之处第10-11页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沿革第11-17页
 一、计划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第11-12页
  (一) 国民经济恢复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 年——1952 年)第11页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53 年——1972 年)第11-12页
  (三) 西方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3 年——1978 年)第12页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第12-14页
  (一) 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阶段(1979 年——1985 年)第13页
  (二) 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并存阶段(1988 年——1993 年)第13-14页
 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第14-17页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宏观分析第17-37页
 一、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第17-20页
  (一) 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阶段性原因第17-18页
  (二) 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第18页
  (三) 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18-19页
  (四) 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所遇到的压力第19-20页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宏观改革方式的选择第20-33页
  (一) BBC 模式的汇率形成机制第22-25页
  (二) 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分析、阐述第25-28页
  (三) 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构建第28-31页
  (四) 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中国的适用条件第31-33页
 三、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分析第33-37页
  (一) 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的条件第34-35页
  (二) 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的原因第35-36页
  (三) 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第36-37页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微观分析第37-52页
 一、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第37-38页
 二、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评估第38-41页
  (一) 银行结售汇制度和银行挂牌汇率浮动区间管理第38-39页
  (二) 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和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第39-40页
  (三) 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第40-41页
  (四) 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第41页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微观结构分析第41-44页
  (一) 市场结构第41-42页
  (二) 市场主体第42-43页
  (三) 市场品种第43-44页
 四、人民币汇率微观形成机制的改革第44-52页
  (一) 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第45-48页
  (二) 微观汇率形成机制及交易规则的设计第48-50页
  (三) 交易产品的创新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论文摘要第58-61页
Abstract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参与亚洲债券市场构建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