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初)(766~827年)论文

中晚唐《春秋》学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唐代《春秋》学的目录学考察第10-21页
 第一节 两《唐志》所见唐代《春秋》学著作第10-13页
 第二节 《新唐书艺文志补》所收唐代《春秋》学著作第13-15页
 第三节 中晚唐《春秋》学著作解题第15-21页
第二章 唐代新《春秋》学派的兴起第21-43页
 第一节 啖助、赵匡、陆淳三人的师从关系第23-26页
 第二节 啖助、赵匡、陆淳的学术观点第26-43页
第三章 卢仝、刘轲、李瑾、陆希声的春秋学研究第43-70页
 第一节 卢仝第44-48页
 第二节 刘轲第48-51页
 第三节 李瑾第51-63页
 第四节 陆希声第63-70页
第四章 陈岳《春秋折衷论》考第70-83页
 第一节 陈岳的生平与著述第70-76页
 第二节 陈岳的《春秋》三传折衷思想第76-83页
第五章 中晚唐春秋学与政治、经学、文学、史学第83-101页
 第一节 中晚唐《春秋》学与政治第83-91页
 第二节 中晚唐《春秋》学与经学第91-94页
 第三节 中晚唐《春秋》学与文学第94-96页
 第四节 中晚唐《春秋》学与史学第96-101页
第六章 中晚唐春秋学对宋代学术的影响第101-108页
 第一节 “尊王”思想受到推崇第101-104页
 第二节 舍传从经复归驳传第104-106页
 第三节 解经模式又有所创新第106-108页
注释第108-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中文摘要第118-120页
Abstract第120-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翰林书待诏制度综考
下一篇:论德尔智在俄国侵略西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