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一、 论文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论文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农村反贫问题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农村反贫困问题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农村反贫困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社会工程与农村反贫困问题的理论溯源 | 第14-22页 |
一、 对社会工程理论的概述 | 第14-16页 |
(一) 社会工程的本质 | 第14-15页 |
(二) 社会工程哲学的基础范畴 | 第15-16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 | 第16-18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的理论逻辑 | 第16-17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社会规律性 | 第17-18页 |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2页 |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反贫困 | 第19-20页 |
(二) 自然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三)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四) 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贫困概述及实例分析 | 第22-30页 |
一、 农村贫困现状 | 第22-26页 |
(一) 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 第23页 |
(二) 贫困人口分布概况 | 第23-25页 |
(三) 实例分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贫困现状 | 第25-26页 |
二、 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及主要表象 | 第26-30页 |
(一) 社会制度的因素 | 第26-27页 |
(二) 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 | 第27页 |
(三) 实例分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 | 第27-29页 |
(四) 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表象——贫富差距失衡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构建社会工程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体系 | 第30-40页 |
一、 社会工程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的理论构建 | 第30-31页 |
二、 对构建“社会工程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体系”前提和本质的追问 | 第31-34页 |
(一) 对构建“社会工程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体系”前提的追问 | 第32-33页 |
(二) 对构建“社会工程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体系”本质的追问 | 第33-34页 |
三、 国外反贫困经验借鉴 | 第34-38页 |
(一) 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加强区域性开发和保护 | 第34-36页 |
(二)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三) 科技教育引导性建设 | 第37-38页 |
四、 实例分析山东省聊城市农村反贫困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4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