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秦风》诸篇主旨考异 | 第13-33页 |
一、《车邻》、《驷驖》、《小戎》、《终南》赞美秦襄公 | 第13-19页 |
二、《蒹葭》求贤 | 第19-21页 |
三、《黄鸟》哀悼“三良” | 第21-24页 |
四、《晨风》怀人 | 第24-26页 |
五、《无衣》鼓舞士气 | 第26-29页 |
六、《渭阳》送别 | 第29-31页 |
七、《权舆》慨叹今不如昔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秦风》所反映的文化特点 | 第33-42页 |
一、秦国文化特点 | 第34-36页 |
(一) 功利性 | 第34页 |
(二) 集权性 | 第34-35页 |
(三) 兼容与开放并举 | 第35-36页 |
二、戎狄文化特点 | 第36-38页 |
(一) 兼具畜牧、游牧、狩猎和采集等诸多文化元素 | 第36页 |
(二) 迁徙、征战 | 第36-37页 |
(三) 逐渐向农业文明转变 | 第37-38页 |
三、周朝文化特点 | 第38-42页 |
(一) 崇尚礼乐教化 | 第38-39页 |
(二) 重人事、远鬼神 | 第39-41页 |
(三) 崇尚君子人格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秦风》的艺术特点 | 第42-53页 |
一、凝重、刚柔相济的语言特点 | 第42-45页 |
二、赋、比、兴的特点 | 第45-47页 |
(一) 赋是《秦风》占绝对优势的表现手法 | 第45-46页 |
(二) 诗中有画,寓情于景是比兴在《秦风》中的再现 | 第46-47页 |
三、复叠的特点 | 第47-53页 |
(一) 重章是《秦风》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 第47-51页 |
(二) 重言和叠句,是和重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秦风》的影响 | 第53-58页 |
注释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