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引言 | 第15-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草地的重要作用 | 第15页 |
·草地退化 | 第15-16页 |
·人工草地建植的作用和意义 | 第16-17页 |
·牧草种子在人工草地建植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牧草种子萌发和成苗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种子处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种子吸湿回干处理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种子吸湿回干处理的机理 | 第24-26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抗逆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对温度胁迫的反应 | 第3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萌发可靠性指标的筛选 | 第32-36页 |
·牧草种子萌发特性 | 第36-43页 |
·种子萌发对高温胁迫的反应 | 第43-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条件 | 第49-50页 |
·种子萌发对高温胁迫的反应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种子萌发可靠性测定指标的筛选 | 第51页 |
·种子萌发特性及对高温胁迫的反应 | 第51-53页 |
3 种子播期土壤温度条件的研究 | 第53-70页 |
·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试验地基本概况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不同月份间温度变化情况 | 第55-58页 |
·气温及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情况 | 第58-62页 |
·不同土层温度与气温关系的回归模型 | 第62-63页 |
·内蒙古其他地区牧草播期的温度情况 | 第63-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牧草种子播期气温及播层土壤温度月变化 | 第66-67页 |
·牧草种子播期温度日变化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4 水分预调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70-10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种子吸水特性试验 | 第71页 |
·种子吸湿未回干试验 | 第71-72页 |
·种子吸湿回干试验 | 第72页 |
·湿干循环 | 第72页 |
·出苗率和耐旱性测定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102页 |
·种子吸水特性 | 第73-74页 |
·吸湿未回干处理对种子萌发、成苗及幼苗耐旱性影响 | 第74-77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77-90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出苗率和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 第90-94页 |
·湿干循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94-102页 |
·讨论 | 第102-106页 |
·牧草种子吸水特性 | 第102页 |
·水分预调的效果 | 第102-103页 |
·吸湿未回干处理对牧草种子萌发、成苗及幼苗耐旱性影响 | 第103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对出苗率及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湿干循环处理对种子耐高温能力的影响 | 第105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9页 |
5 吸湿回干处理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109-1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试验材料 | 第109页 |
·研究方法 | 第109-111页 |
·数据处理 | 第11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7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膜修复作用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讨论 | 第117-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6 结论 | 第120-123页 |
·牧草种子萌发测定指标的筛选 | 第120页 |
·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对温度胁迫的反应 | 第120页 |
·内蒙古地区牧草适宜的播种时期 | 第120-121页 |
·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吸湿回干处理后,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