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课题的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8页 |
·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8页 |
2 SOPC硬件系统设计 | 第18-36页 |
·交通状态获取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 | 第19-21页 |
·现场可编程门整列(FPGA) | 第19-20页 |
·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 | 第20-21页 |
·SOPC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1-22页 |
·SOPC硬件模块定制 | 第22-30页 |
·NiosⅡ软核 | 第22-24页 |
·Avalon总线 | 第24-26页 |
·以太网控制器DM9000 | 第26-27页 |
·UART内核 | 第27-29页 |
·实时时钟芯片和I~2C总线内核 | 第29-30页 |
·硬件系统的搭建 | 第30-36页 |
·SOPC开发流程 | 第31-32页 |
·采用Quartus Ⅱ和SOPC Builder构建原型系统 | 第32-36页 |
3 μC/OS内核实现和任务设计 | 第36-50页 |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述 | 第36-38页 |
·μC/OS实时操作系统及其内核 | 第38-40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比较 | 第38-39页 |
·μC/OS内核结构 | 第39-40页 |
·μC/OS在Nios处理器的实现 | 第40-41页 |
·设备驱动的线程安全 | 第40-41页 |
·NEWlib C标准库的线程安全 | 第41页 |
·μC/OS-Ⅱ代码编译和初始化 | 第41页 |
·系统的任务设计与实现 | 第41-50页 |
·系统任务管理 | 第42-46页 |
·系统任务调度 | 第46页 |
·时钟节拍和系统时钟管理 | 第46-47页 |
·系统任务间的通讯与同步 | 第47-48页 |
·系统任务实现 | 第48-50页 |
4 复合节点功能模块的开发 | 第50-62页 |
·硬件抽象层系统库 | 第50-51页 |
·嵌入式以太网模块的实现 | 第51-59页 |
·以太网和TCP/IP协议 | 第51-53页 |
·协议栈的选择 | 第53-54页 |
·Lwip的实现 | 第54-59页 |
·UART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59-60页 |
·实时时钟模块的实现 | 第60-62页 |
5 原型系统搭建与实验分析 | 第62-70页 |
·串口通信实验 | 第62-63页 |
·以太网通信实验 | 第63-66页 |
·原型系统搭建和组网实验 | 第66-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A | 第74-76页 |
索引 | 第76-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