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复制式协同CAD基础平台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致谢第12-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38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24-27页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第27-36页
     ·协同数据交换第27-29页
       ·基于中性文件的交换方法第28页
       ·基于三角网格模型的交换方法第28页
       ·基于高层语义历史的交换方法第28-29页
       ·基于显式表示的特征数据交换方法第29页
     ·并发控制机制第29-31页
       ·普通环境下的并发控制第29-30页
       ·协同CAD 环境下的并发控制第30-31页
     ·协同数据安全第31-35页
       ·普通环境下的访问控制第32-34页
       ·协同CAD 环境下的访问控制第34-35页
     ·迟加入机制第35-36页
       ·传输协议级迟加入策略第35页
       ·应用程序级迟加入策略第35-36页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36-38页
     ·课题来源第36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36-38页
第二章 协同CAD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第38-61页
   ·引言第38页
   ·协同CAD 系统总体架构第38-40页
     ·协同CAD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第38-39页
     ·协同CAD 系统的功能框架第39-40页
   ·协同CAD 系统支撑环境第40-60页
     ·支持协同的CAD 平台第40-46页
       ·OpenCASCADE 内核第40页
       ·平台体系架构第40-41页
       ·特征建模环境第41-43页
       ·面向对象的动态八叉树场景管理第43-44页
       ·网络驱动下特征重构的支撑环境第44-45页
       ·异构CAD 模型转换接口第45-46页
     ·支持协同的数据通信机制第46-54页
       ·网络通信传输协议第46-47页
       ·网络通信方式第47页
       ·消息通信机制第47-51页
       ·消息的路由和处理第51-52页
       ·防火墙和NAT 穿透第52-54页
     ·支持协同的多媒体交流技术第54-60页
       ·基于DirectShow 的音视频的交流技术第54-58页
       ·音频系统的特殊处理第58-59页
       ·视频系统的优化技术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复制式协同CAD 环境下数据交换方法研究第61-79页
   ·引言第61页
   ·协同数据交换的要求第61页
   ·隐式特征表达的协同数据交换方法第61-74页
     ·数据交换方法概述第61-63页
       ·IFDE 过程分析第62页
       ·IFDE 方法实现第62-63页
     ·特征消息封装第63-65页
     ·特征操作重构第65-70页
       ·特征的重构表达第65-67页
       ·特征的坐标转换第67-68页
       ·特征的重构定位第68-70页
     ·对象引用机制第70-74页
       ·对象命名映射第71-72页
       ·基于面向对象的动态八叉树几何匹配算法第72-74页
   ·应用实例第74-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复制式协同CAD 环境下并发控制机制研究第79-103页
   ·引言第79页
   ·协同并发控制要求第79页
   ·并发冲突分析第79-88页
     ·协同CAD 环境下的并发冲突特点第79-80页
     ·特征依赖关系第80-82页
       ·特征依赖定义及分类第80页
       ·特征依赖描述第80-82页
     ·特征空间关系第82-84页
       ·空间关系定义及分类第82-83页
       ·空间关系描述第83-84页
     ·并发冲突分类第84-88页
       ·并发操作冲突第84-85页
       ·并发逻辑冲突第85-86页
       ·并发依赖冲突第86页
       ·并发意图冲突第86-88页
   ·分层分布式并发控制机制第88-96页
     ·并发控制机制概述第88-89页
       ·并发控制框架第88页
       ·并发控制核心第88-89页
     ·MLDCC 基础定义第89-90页
     ·冲突检测第90-91页
     ·冲突消解第91-96页
       ·系统自动协调第93-96页
       ·人机对话协商第96页
       ·第三方仲裁第96页
   ·应用实例第96-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复制式协同CAD 环境下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第103-127页
   ·引言第103页
   ·协同访问控制要求第103-104页
   ·多粒度动态访问控制模型第104-123页
     ·访问控制模型概述第104页
     ·MGDAC 基础定义第104-108页
     ·多粒度权限第108-113页
       ·MGSPM 权限模型第109页
       ·相关定义第109-110页
       ·多粒度划分第110-111页
       ·权限管理第111-113页
     ·受限可控委托第113-121页
       ·CCRBDM 委托模型第114页
       ·相关定义第114-115页
       ·委托限制分类第115-120页
       ·委托基准与受托责任第120-121页
     ·访问控制机理与策略第121-123页
       ·权限配置第121页
       ·用户角色激活第121-122页
       ·角色权限激活第122-123页
   ·应用实例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六章 复制式协同CAD 环境下迟加入算法研究第127-148页
   ·引言第127页
   ·协同迟加入算法的要求第127页
   ·三多播组结构分布式迟加入算法第127-143页
     ·迟加入算法概述第127-129页
       ·T-MDLJ 基础定义第128页
       ·T-MDLJ 算法框架第128页
       ·T-MDLJ 算法流程第128-129页
     ·迟加入服务器选择第129-132页
     ·迟加入数据请求第132-134页
       ·不请求策略第133页
       ·立即请求策略第133页
       ·事件驱动策略第133-134页
       ·网络驱动请求策略第134页
     ·场景数据处理第134-140页
       ·场景数据描述第135-140页
       ·场景数据交换第140页
     ·新生数据处理第140-142页
       ·新生数据存在性判定第140-141页
       ·新生数据产生现象分析第141-142页
       ·新生数据的解决方法第142页
     ·迟加入服务器加入和退出第142-143页
     ·差错控制第143页
   ·模拟分析第143-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七章 协同CAD 原型系统实现第148-165页
   ·引言第148页
   ·协同CAD 系统体系框架第148-156页
     ·系统总体结构第148-149页
     ·系统功能模块第149-156页
       ·用户管理模块第149页
       ·版本管理模块第149-150页
       ·网络造型模块第150页
       ·并发控制模块第150-152页
       ·访问控制模块第152-154页
       ·迟加入模块第154-156页
   ·协同CAD 原型系统第156-164页
     ·启动服务器端服务第156页
     ·用户认证和系统初始化第156-157页
     ·创建协作任务第157页
     ·浏览、加入协作任务第157-158页
     ·协同多媒体工具启动第158-159页
     ·协同客户端设计实例第159-164页
       ·协同设计前提条件第159-162页
       ·协同并发设计过程第162-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65-167页
   ·全文总结第165-166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6页
   ·研究展望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复杂产品开发过程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