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致典雅—陈豫钟篆刻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一 陈豫钟生平概况 | 第13-20页 |
| (一) 陈豫钟生平概况及籍贯 | 第13-14页 |
| (二) 陈豫钟的交往 | 第14-20页 |
| 二 陈豫钟篆刻艺术的分期及渊源 | 第20-25页 |
| (一) 陈豫钟篆刻艺术的分期 | 第20-21页 |
| (二) 陈豫钟篆刻艺术渊源 | 第21-25页 |
| 1 取法丁敬 | 第21-22页 |
| 2 请教黄奚 | 第22-23页 |
| 3 回归秦汉 | 第23页 |
| 4 仿汉铸凿 | 第23-25页 |
| 三 陈豫钟篆刻艺术的形式类别 | 第25-34页 |
| (一) 朱文类 | 第25-29页 |
| 1 大篆类朱文 | 第25-26页 |
| 2 三晋古玺类朱文 | 第26页 |
| 3 汉朱文印 | 第26-27页 |
| 4 圆朱文 | 第27-28页 |
| 5 方角朱文 | 第28页 |
| 6 方圆结合朱文 | 第28-29页 |
| (二) 白文类 | 第29-31页 |
| 1 汉铸满白文印 | 第29页 |
| 2 汉凿白文印 | 第29-30页 |
| 3 仿汉玉印 | 第30-31页 |
| 4 仿双边古玺 | 第31页 |
| (三) 其它类 | 第31-34页 |
| 1 借鉴瓦当文字 | 第31-32页 |
| 2 尖笔白文古文印 | 第32页 |
| 3 朱白相间印式 | 第32-34页 |
| 四 陈豫钟篆刻的边款艺术 | 第34-39页 |
| (一) 陈豫钟边款形式 | 第34-36页 |
| 1 楷书款 | 第34-35页 |
| 2 隶书款 | 第35-36页 |
| (二) 陈豫钟边款的意义 | 第36-39页 |
| 五 陈豫钟篆刻艺术的印学思想及影响 | 第39-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附录一 陈豫钟篆刻作品的刊录及校正 | 第45-51页 |
| 附录二 陈豫钟艺术年表 | 第51-70页 |
| 附录三 陈豫钟无纪年作品及事例 | 第70-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