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论文

抗美援朝运动初期《人民日报》宣传方式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3页
  1、宣传的概念第10-11页
  2、宣传的重要意义第11页
  3、党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位第11-12页
  4、《人民日报》的宣传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代表性第12-13页
  5、关于"抗美援朝运动初期"的起止第13页
 (二) 选题原因及意义第13-15页
  1、选题原因第13-15页
  2、现实意义第15页
 (三) 研究综述第15-17页
  1、史料整理方面第16页
  2、具体研究方面第16-17页
 (四) 文章结构线索第17-18页
一、宣传的逻辑起点:将朝鲜战争引入受众的视线第18-25页
 (一) 重点报道,引起读者注意第19-21页
  1、对"把关"和"议程设置"理论的解说第19页
  2、宣传实践中的"把关"表现第19-21页
 (二) 为更大规模的宣传预热第21-22页
  1、对"预热"理论的解说第21页
  2、宣传实践中的"预热"表现第21-22页
 (三) 让报道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第22-25页
  1、发动战争的责任第23-24页
  2、中国人心中美国形象的变化第24-25页
二、论证加入战争的必要,为获得支持奠定基础第25-28页
 (一) 间接:台湾问题第25-26页
 (二) 直接:侵犯东北第26-27页
 (三) 结果:赴朝参战第27-28页
三、突出敌人的罪恶和邻邦的友好,增加参战的合理性第28-35页
 (一) 历史:诉美帝之苦,忆中朝友谊第29-31页
  1、诉苦的特点及重要作用第29-30页
  2、突出中朝传统友谊第30-31页
 (二) 现实:显美国军队之残暴,状朝鲜军民之可爱第31-33页
  1、用宣传中美军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正义感第31-33页
  2、用朝鲜军民的美好形象唤起中国人民的同情心第33页
 (三) 运动中的"小高潮":利用对日本的仇恨第33-35页
  1、突出日本"元素"的表现第33-34页
  2、利用仇恨的依据第34-35页
四、塑造志愿军的光辉形象,建立对军队的支持第35-41页
 (一) 前方:英雄事迹辈出与朝鲜人民的热爱第35-38页
  1、对英雄事迹的典型报道第35-37页
  2、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第37-38页
 (二) 后方:群众争相慰问与归国代表受到的欢迎第38-41页
  1、国内群众踊跃慰问志愿军第38-40页
  2、归国代表受到热烈欢迎第40-41页
五、避免报道战斗中的损失,放大实际取得的胜利第41-50页
 (一) 对战况进行选择式报道第41-45页
  1、选择式报道的表现第41-44页
  2、选择式报道的传统与根据第44页
  3、选择式报道的评价第44-45页
 (二) 负面消息正面化处理第45-47页
 (三) 从侧面塑造战场形势第47-50页
  1、突出局部战绩,累积总体上的胜利印象第47-48页
  2、极力表现美军士气低落,暗指我方的胜利第48-50页
六、表现人民的普遍支持,促进主导意见的确立第50-54页
 (一) 读者来信第51-52页
 (二) 众人联名第52-53页
 (三) 版面上的集中第53-54页
小结第54-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的文化理想与当代文化构建
下一篇:我国微型金融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