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的状况 | 第9-13页 |
第一节 苗族村寨调解的民间制度 | 第9页 |
第二节 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存在的社会基础 | 第9-11页 |
第三节 苗族村寨民间调解的特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华村的民间调解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华村的基本情况 | 第13-16页 |
一、华村的自然、经济情况 | 第13-14页 |
二、华村村民法律意识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华村的民间调解现状 | 第16-24页 |
一、民间调解的类型 | 第16-17页 |
二、从民间调解谈对村民权利的保护 | 第17-24页 |
(一) 依据情理调解 | 第18-19页 |
(二) 依据法律调解 | 第19-20页 |
(三) 依据民间习惯调解 | 第20-21页 |
(四) 以其它方式调解 | 第21-22页 |
(五) 特点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从华村的民间调解看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的利弊关系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积极方面 | 第24-27页 |
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4-25页 |
二、有利于发展村民自治 | 第25-26页 |
三、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 | 第26页 |
四、节约解决纠纷成本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不利方面 | 第27-31页 |
一、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意志 | 第27-28页 |
二、借调解之名规避法律 | 第28-29页 |
三、有强势介入进行调解的嫌疑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完善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的思考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对民间调解制度的正确定位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完善黔东南民间调解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2-36页 |
一、充分发挥各种民间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 | 第32页 |
二、在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的互动中寻找规范的调解依据 | 第32-34页 |
三、加强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 第34页 |
四、加强对调解过程与结果的监督保证调解结果的公正性 | 第34-35页 |
五、加强人民调解制度的经费保障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1 | 第41-42页 |
附录2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