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反向电压下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新方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6-69页
   ·前言第16-17页
   ·提高体系灵敏度的方法第17-42页
     ·萃取技术第18-24页
       ·固相萃取及固相微萃取富集技术第18-20页
       ·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第20-23页
         ·两相液液微萃取富集技术第20页
         ·动态三相微萃取富集技术第20-22页
         ·浊点萃取法第22-23页
       ·膜富集第23-24页
     ·样品堆积技术第24-31页
       ·常规堆积模式第24-25页
       ·大体积样品堆积第25页
       ·场放大样品堆积第25页
       ·pH调制堆积第25-26页
       ·乙腈加入堆积法第26页
       ·堆积技术的应用第26-31页
     ·扫集技术第31-34页
     ·等速电泳第34-35页
     ·动态pH连接第35-36页
     ·胶束坍塌富集第36-37页
     ·富集技术的联用第37-42页
       ·选择性耗尽进样-扫集法第37-38页
       ·动态pH连接-扫集法第38页
       ·无需转换极性的大体积进样-扫集富集方法第38页
       ·在线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场放大联用富集技术第38-40页
       ·在线固相萃取-大体积样品堆积富集技术第40-42页
   ·反向电压下的富集方法及其应用第42-51页
     ·无限量电动进样堆积第43-44页
     ·外压与电渗流平衡下的无限量电动进样富集第44-45页
     ·磁场作用下磁性多功能颗粒的富集第45-46页
     ·反向电压下的联用富集新技术第46-50页
       ·二维(不同内径)毛细管-MEKC-sweeping联用富集新方法第46-47页
       ·低温辅助-不同内径毛细管MEKC-sweeping联用富集新方法第47-48页
       ·超高电导区带—低温区带联用辅助堆积技术第48-50页
     ·场放大条件下电渗流控制的逆流等电聚焦堆积第50-51页
   ·结论与展望第51页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9页
第二章 胶束电动色谱中提高中草药中黄酮化合物检测灵敏度的两种富集新方法第69-88页
   ·前言第69-73页
   ·实验部分第73-74页
     ·仪器第73页
     ·试剂和材料第73页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第73页
     ·富集方法的操作过程第73-74页
     ·富集倍数的计算第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2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74页
     ·富集条件的优化第74-79页
       ·反向迁移胶束堆积(SRMM)过程的优化第74-77页
       ·水柱辅助阴离子选择电动进样反向迁移胶束扫集(ASIW-sweep-RMM ) 过程的优化第77-79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重现性和富集因子第79-82页
   ·样品分析第82-84页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第三章 微乳电动色谱中基于pH抑制电渗流的在线堆积和扫集新方法第88-101页
   ·前言第88-90页
   ·实验部分第90-91页
     ·仪器第90页
     ·试剂和材料第90-91页
     ·微乳液的配制第91页
     ·样品溶液的配制第91页
     ·富集方法的操作过程第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96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91-92页
     ·MEEKC中的富集技术第92-94页
     ·检测限和富集因子第94-96页
   ·样品分析第96-98页
   ·结论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第四章 分离测定莲子芯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第101-116页
   ·前言第101-102页
   ·实验部分第102-104页
     ·仪器第102-103页
     ·试剂和材料第103页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第103页
     ·样品溶液的配制第103页
     ·电泳操作过程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1页
     ·内标法第104-108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04-107页
       ·内标法分析物的线性范围、重现性和检测限第107-108页
     ·大体积进样法第108-111页
       ·大体积样品进样(LVSS)原理第108-109页
       ·LVSS法分析物的线性、重现性和检测限第109-111页
   ·应用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第五章 测定咖啡中酚酸的低温区带/高电导区带/堆积-胶束电动色谱新方法第116-135页
   ·前言第116-117页
   ·实验部分第117-120页
     ·仪器第117页
     ·试剂和材料第117-118页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第118页
     ·富集方法第118-120页
       ·常规堆积方法第118页
       ·超高电导区带辅助堆积第118-119页
       ·低温辅助堆积第119页
       ·低温和超高电导区带联用辅助堆积第119-120页
   ·结果与讨论第120-132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21页
     ·堆积模式的优化第121-127页
       ·常规MEKC堆积模式优化第121-124页
       ·高电导辅助堆积模式优化第124-125页
       ·低温辅助堆积模式优化第125-126页
       ·高电导-低温联用堆积模式优化第126-127页
     ·方法评价第127-130页
     ·应用第130-132页
   ·结论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5页
第六章 测定水中乙酸和氯代乙酸及其电离常数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新方法第135-147页
   ·前言第135-136页
   ·实验部分第136-138页
     ·仪器第136页
     ·试剂第136页
     ·标准品溶液和缓冲溶液的配制第136-137页
     ·样品预处理第137页
     ·电离常数和电泳淌度的计算第137-138页
   ·结果与讨论第138-144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38页
     ·富集条件的优化第138-140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重现性第140-141页
     ·样品分析第141-142页
     ·乙酸和一氯乙酸的电离常数pKa的测定第142-144页
   ·结论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7页
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目录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个人简历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甾醇内酯及其类似物侧链部分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及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研究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下一篇:酰胺型、希夫碱型香豆素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