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川矿深部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与预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北方岩溶现状 | 第11-13页 |
·数值计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灰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 第20-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20-21页 |
·气象 | 第20-21页 |
·水文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地层与构造 | 第21-26页 |
·地层 | 第21-23页 |
·构造 | 第23-26页 |
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42页 |
·含水层与隔水层 | 第26-28页 |
·含水层 | 第26-27页 |
·隔水层 | 第27-28页 |
·水化学特征 | 第28-32页 |
·数理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Piper 三线图分析 | 第31-32页 |
·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32-38页 |
·岩溶水的补给 | 第32-35页 |
·岩溶水的径流 | 第35-38页 |
·岩溶水的排泄 | 第38页 |
·岩溶水动态与均衡 | 第38-42页 |
·岩溶水的动态 | 第38-41页 |
·岩溶水均衡 | 第41-42页 |
4 基于灰色理论的矿井涌水量预测 | 第42-54页 |
·灰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42-45页 |
·灰色理论概述 | 第42-43页 |
·序列算子 | 第43页 |
·序列光滑条件 | 第43-44页 |
·灰指数规律定义 | 第44-45页 |
·灰色建模理论 | 第45-47页 |
·GM (1,1)模型 | 第45-46页 |
·GM(1,1)模型的使用范围 | 第46-47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47页 |
·GM(1,1)模型精度检验 | 第47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47-50页 |
·涌水量预测 GM(1,1)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 第50-54页 |
·涌水量数据预处理 | 第50-51页 |
·涌水量预测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 第52-54页 |
5 三维渗流数值模拟与预测 | 第54-72页 |
·VISUAL MODFLOW 简介 | 第54-56页 |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 第56-57页 |
·含水层组结构特征 | 第56-57页 |
·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与径流特征 | 第57页 |
·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渗流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计算范围与边界的处理 | 第58页 |
·模拟区剖分 | 第58-59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设置 | 第59-60页 |
·补给与排泄项的处理 | 第60-61页 |
·模型建立、识别与验证 | 第61-65页 |
·模型建立 | 第61页 |
·模型识别与验证 | 第61-65页 |
·不同方案下岩溶水模拟预测 | 第65-69页 |
·预测定解条件的选定 | 第65-66页 |
·预测方案的选定 | 第66页 |
·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两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