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亚洲史论文--东亚论文--日本论文

《华夷变态》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凡例第9-11页
图表目录第11-12页
目次第12-14页
1 序论第14-36页
   ·研究对象与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研究史的回顾第17-27页
     ·日本学界:文献学和史料学的研究与利用第17-22页
     ·中国学界:汉译与应用第22-27页
   ·风说书的史料价值第27-31页
     ·对明末清初历史研究的价值第28页
     ·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价值第28-30页
     ·对日本史研究的价值第30-31页
   ·研究角度与方法第31-33页
     ·文献学与史料学相结合的视角第31-32页
     ·文本分析与统计学方法第32-33页
   ·关于几个用语的说明第33-36页
2 林氏父子与“风说书”第36-62页
   ·林春胜及其家世第36-44页
     ·江户幕府与林氏家族第36-37页
     ·林春胜、林信笃与“风说书”第37-44页
   ·《华夷变态》与《崎港商说》第44-62页
     ·风说书的传世辑本第44-56页
     ·风说书的存佚第56-62页
3 风说书与“唐船”第62-102页
   ·“唐船风说书”的缘起第62-74页
     ·“唐船”事始与“唐通事”的创设第62-68页
     ·风说书之采录与呈报第68-72页
     ·风说书的命名规则的意义第72-74页
   ·赴日商舶之数量第74-89页
     ·商船数量统计的根据与方法第74-76页
     ·展海令前到达日本的商船数第76-84页
     ·清朝的展海令与日本的贸易限制令第84-89页
   ·赴日商舶与人员第89-102页
     ·赴日商舶的成分第89-91页
     ·唐船乘员的数量与构成第91-97页
     ·船客的身份第97-102页
4 《华夷变态》的时代第102-146页
   ·风说书中的欧洲商船第102-114页
     ·欧洲与欧洲商船第102-108页
     ·《华夷变态》中的“阿兰陀风说书”第108-114页
   ·南明政权与日本乞师第114-124页
     ·对中国时局的认识第114-117页
     ·“日本乞师”第117-124页
   ·“长崎存银”与郑氏一族的对日贸易第124-134页
     ·“长崎存银”第124-130页
     ·郑氏一族的对日贸易第130-134页
   ·风说书与“三藩”第134-146页
     ·三藩之乱(1673-1681)及其风说第134-138页
     ·平南王及其对日关系第138-142页
     ·靖南王与福建的对外贸易第142-146页
5 《华夷变态》与“唐船贸易”第146-160页
   ·山东的对日贸易第146-151页
     ·海禁期的山东商船——洪汝昭船第146-148页
     ·山东在对日贸易中的地位第148-151页
   ·江苏的对日贸易第151-156页
     ·江苏对外贸易概况第151-152页
     ·风说书中的江苏船第152-156页
   ·浙江的对日贸易第156-160页
     ·浙江的对日贸易港第156-157页
     ·风说书中浙江船第157-160页
6 结论第160-164页
引用及参考文献目录第164-176页
附录 1674-1728年间赴日商船数量统计表第176-178页
后记第178-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
下一篇:红色神话演绎之路--17年(1949-1966)戏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