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资料来源 | 第17-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出生缺陷 | 第19页 |
·病残儿 | 第19页 |
·病残 | 第19-21页 |
4 浙江省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 第21-31页 |
·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 | 第21-23页 |
·出生缺陷主要种类 | 第23-24页 |
·病残发生情况 | 第24-27页 |
·出生缺陷真实发生水平、种类估计 | 第27-31页 |
5 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卫生保健 | 第31-33页 |
·母亲健康状况 | 第33-34页 |
·父母的行为方式 | 第34-35页 |
·父母工作生活的环境接触 | 第35页 |
·家庭经济因素 | 第35-36页 |
·社会环境因素的危险度分析 | 第36-41页 |
·必要的生育卫生保健服务不足 | 第37-38页 |
·母亲孕前、孕期患病的高风险 | 第38页 |
·职业环境致畸因素的威胁 | 第38-41页 |
6 对策和建议 | 第41-46页 |
·建立集社会、技术、政策、法律、文化于一体的出生缺陷综合预防体系 | 第41页 |
·开展以生育风险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围孕期保健 | 第41-43页 |
·孕前生育风险评估 | 第42-43页 |
·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 | 第43页 |
·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 | 第43页 |
·迅速普及出生缺陷预防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 第43-45页 |
·避免一些可能的职业风险和摒除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