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低能离子束辐照生物诱变效应研究与发展 | 第11-21页 |
·离子束辐照生物工程学科的形成 | 第11-12页 |
·低能离子束辐照生物效应 | 第12-15页 |
·生理性状诱变效应 | 第12-13页 |
·生化效应 | 第13-14页 |
·细胞学效应 | 第14页 |
·分子生物学效应 | 第14-15页 |
·离子束诱变效应机理研究 | 第15-17页 |
·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存在的问题及新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缘起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30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 第22-24页 |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 第22页 |
·质谱技术 | 第22-23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 第23-24页 |
·蛋白质组学在模式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拟南芥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注入花粉诱变方法的研究 | 第3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6页 |
·花粉存活率测定方法选择 | 第32页 |
·离子束处理的剂量和能量 | 第32-33页 |
·离子束处理的玉米花粉突变体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离子注入 | 第36页 |
·玉米花粉离子束诱变优势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 | 第38-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玉米胚蛋白质的提取 | 第38-39页 |
·双向电泳 | 第39-42页 |
·凝胶图象分析 | 第42页 |
·凝胶胶内酶解 | 第42页 |
·质谱鉴定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5页 |
·样品提取 | 第43页 |
·电泳过程的改进 | 第43页 |
·染色方法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45-7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78页 |
·低能离子束处理玉米自交系Chang7-2和Zheng58种子的胚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46-64页 |
·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离子束辐照种子的萌发胚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 第64-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101页 |
博士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