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
| 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发展概述 | 第8-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9-10页 |
| 第2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构成及各组件研究与分析 | 第10-21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构成 | 第10-11页 |
| ·各组件研究与分析 | 第11-21页 |
| ·负离子发生器 | 第11-19页 |
| ·负离子发生器构成、电路及封装 | 第11-13页 |
| ·负离子发生器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负离子发生器种类及分析比较 | 第14-17页 |
| ·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臭氧 | 第17页 |
| ·臭氧超过规定标准对人体的危害 | 第17-18页 |
| ·负离子发生器如何避免降低臭氧产生量"' | 第18-19页 |
| ·过滤器 | 第19-20页 |
| ·前置过滤器 | 第19页 |
| ·主过滤器 | 第19页 |
| ·活性炭滤网 | 第19-20页 |
| ·后置过滤器 | 第20页 |
| ·风机 | 第20-21页 |
| 第3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化原理及设计理论 | 第21-33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化原理 | 第21-27页 |
| ·负离子净化空气原理 | 第21页 |
| ·负离子净化空气生物效应 | 第21-26页 |
| ·使氧自由基无毒化 | 第22-24页 |
| ·使体液无碱化 | 第24-26页 |
| ·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 第26页 |
| ·吸附材料净化空气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设计理论 | 第27-33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设计遵循标准 | 第27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禁用人群 | 第27-28页 |
| ·负离子发生器放置方法 | 第28-30页 |
| ·风道及过滤材料安装设计 | 第30-31页 |
| ·风道设计 | 第30-31页 |
| ·过滤材料安装设计 | 第31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机体材料选择 | 第31-33页 |
| 第4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性能标准与检测 | 第33-36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性能标准 | 第33-34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检测 | 第34-36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安全检测 | 第34页 |
|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化检测 | 第34-36页 |
| ·负离子浓度检测 | 第34页 |
| ·臭氧浓度测试 | 第34-35页 |
| ·去除香烟烟雾检测 | 第35页 |
| ·气体污染物去除率检测 | 第35页 |
| ·细菌杀菌率检测 | 第35-36页 |
| 第5章 负离子和臭氧在各种浓度影响因素下的检测 | 第36-49页 |
| ·电气条件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6-44页 |
| ·电晕放电电压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电晕线的加热情况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电极结构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9-44页 |
| ·放电电极间距变化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电晕线的串并联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电晕线的长度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实验小结 | 第44页 |
| ·对臭氧在各种浓度影响因素下的检测 | 第44-49页 |
| ·电气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电晕放电电压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电晕线的加热情况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电极结构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放电电极间距变化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电晕线的串并联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7页 |
| ·电晕线的长度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摘要 | 第53-55页 |
| AbStract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