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第11-23页 |
1. 中医药对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辨证分型 | 第13-14页 |
·单味中药研究 | 第14-16页 |
·中药复方成方研究 | 第16-18页 |
2 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慢性乙肝肝硬化的形成 | 第18-19页 |
·慢性乙肝肝硬化的诊断 | 第19-21页 |
·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3-34页 |
1 中医对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 第23-24页 |
2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 第24-25页 |
3 中医对乙肝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 | 第25-28页 |
·清除自由基,去除肝纤维化形成的诱因 | 第25-26页 |
·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 | 第26页 |
·阻断ECM 的生成 | 第26-27页 |
·促进ECM 的降解 | 第27-28页 |
4.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 | 第28-32页 |
·抗乙肝病毒 | 第29-31页 |
·保护肝细胞 | 第31-32页 |
5 柔木丹组方原理及药理研究 | 第32-34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4-4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4-36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4-35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35-36页 |
3 纳入标准 | 第36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6页 |
5 终止标准 | 第36页 |
6 剔除标准 | 第36页 |
7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分组方法 | 第36页 |
·药品及用法 | 第36-37页 |
·疗程 | 第37页 |
·观察指标 | 第37-38页 |
8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8页 |
9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8页 |
10 治疗结果 | 第38-41页 |
·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第38-39页 |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 超检查结果的比较 | 第39页 |
·两组病例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 | 第39-40页 |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及PLT 变化比较 | 第40页 |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系列变化比较 | 第40页 |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 变化比较 | 第40-41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41页 |
·安全性检测 | 第41页 |
11 结论 | 第41-42页 |
12 讨论 | 第42-45页 |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成因及发病机制 | 第42页 |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 第42页 |
·选择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原因 | 第42-43页 |
·关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逆转问题 | 第43页 |
·柔木丹颗粒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中的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 第43-44页 |
·中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