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3页 |
| Abstract | 第13-20页 |
| 绪论 | 第20-32页 |
| 1. 研究的背景 | 第20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 ·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研究 | 第20-21页 |
|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远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 第24-25页 |
| ·国内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研究现状评价 | 第25-26页 |
| 3. 研究的问题 | 第26-27页 |
| 4.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7-28页 |
| 5.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 6.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9-30页 |
| ·特尔菲法 | 第30页 |
| ·行为事件访谈法 | 第30页 |
| ·专家排序法 | 第30-32页 |
| 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第32-54页 |
| 1. 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32页 |
| 2. 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32-39页 |
| ·胜任力理论 | 第32-35页 |
| ·现代评价理论 | 第35-37页 |
| ·远程教育管理理论 | 第37-39页 |
| 3. 国内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39-51页 |
| ·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 第39-41页 |
| ·从业人员培训调查结果 | 第41-47页 |
| ·从业人员考核调查结果 | 第47-50页 |
| ·国内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及考核现状评价 | 第50-51页 |
| 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51-54页 |
| ·模式的根本基础—胜任力模型 | 第51-52页 |
| ·胜任力模型与人员培训体系 | 第52-53页 |
| ·胜任力模型与评价中心 | 第53页 |
| ·培训体系与评价中心 | 第53-54页 |
| 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从业人员胜任力模型 | 第54-75页 |
| 1 中国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工作分析 | 第54-57页 |
| ·远程从业人员角色定义与岗位序列 | 第54-55页 |
| ·中国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岗位序列分析 | 第55-57页 |
| 2. 中国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通用胜任特征 | 第57-64页 |
|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结构 | 第57页 |
|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通用胜任特征的初步描述 | 第57-60页 |
| ·特尔菲法(Delphi)确定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通用胜任特征 | 第60-64页 |
| 3.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岗位序列胜任特征与专业岗位胜任特征 | 第64-73页 |
| ·从业人员核心特殊能力与岗位胜任特征 | 第64-66页 |
| ·岗位胜任力编码词典 | 第66-67页 |
| ·行为事件访谈法(BIE)确定岗位胜任特征 | 第67-70页 |
| ·岗位胜任特征的二次分析 | 第70-73页 |
| 4.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胜任力模型 | 第73-75页 |
| 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 第75-90页 |
| 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从业人员培训内容体系 | 第75-84页 |
| ·胜任特征目标体系的构建 | 第75-77页 |
|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培训模块集 | 第77-81页 |
| ·培训模块集的选择与组合依据 | 第81-84页 |
| 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从业人员培训方法体系—OLP 模型 | 第84-90页 |
| ·OLP 模型的层次结构 | 第84-88页 |
| ·OLP 模型的横、纵向分析 | 第88页 |
| ·OLP 模型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第88-90页 |
| 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从业人员评价中心 | 第90-107页 |
| 1.胜任力模型与评价中心 | 第90-91页 |
| 2.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评价中心的构建 | 第91-105页 |
| ·建立测评指标体系 | 第91-99页 |
| ·整合情境演练工具 | 第99-104页 |
| ·测评实施、管理与评价 | 第104-105页 |
| 3.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评价中心的优劣分析 | 第105-107页 |
| 总结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 附录 | 第116-151页 |
|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 第151-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