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箱形截面钢压杆在钢桁架桥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箱形截面压杆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箱形截面钢压杆的稳定理论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6-27页 |
| ·结构稳定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 ·结构稳定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结构稳定的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 ·稳定问题的分析原则 | 第18页 |
|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稳定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8-25页 |
| ·材料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 第19-21页 |
|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解法 | 第22-25页 |
| ·稳定问题的有限元原理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7-37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试件描述 | 第27-29页 |
|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 ·试件加载装置 | 第28-29页 |
|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及有限元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30页 |
| ·定义材性及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30-32页 |
| ·定义材性 | 第30页 |
| ·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30-32页 |
| ·位移约束及荷载的施加 | 第32页 |
| ·位移约束的施加 | 第32页 |
| ·荷载的施加 | 第32页 |
| ·初始缺陷 | 第32-3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3-36页 |
|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33-34页 |
| ·破坏模式对比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钢压杆稳定承载力分析研究 | 第37-64页 |
| ·计算模型说明 | 第37-40页 |
| ·壁板宽厚比(D/t)对其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40-47页 |
| ·壁板宽厚比对内置纵肋箱形截面短压杆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壁板宽厚比对内置纵肋箱形截面长压杆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壁板宽厚比对内置纵肋箱形截面压杆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3-47页 |
| ·截面边长比(B/D)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7-56页 |
| ·长细比(λ)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加劲肋间距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加劲肋宽厚比(H/t_r)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8-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纵向加劲肋设计方法探讨 | 第64-70页 |
| ·各国规范纵向加劲肋的设计方法 | 第64-68页 |
| ·英国《BS4500规范》 | 第64-65页 |
| ·美国《AASHTO规范》 | 第65-66页 |
| ·日本规范 | 第66-67页 |
| ·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 | 第67-68页 |
| ·纵向加劲肋设计建议 | 第68-69页 |
| ·纵向加劲肋间距 | 第68页 |
| ·纵向加劲肋宽厚比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