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 | 第11页 |
·氮素对水环境的危害 | 第11-12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2-18页 |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 | 第14-16页 |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 第18-19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SBR作为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的特点 | 第26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条件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用水 | 第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 | 第29页 |
·实验运行方式与启动 | 第29-31页 |
·实验运行方式 | 第29-30页 |
·试验启动与污泥驯化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BR内SND影响因素研究及最佳状况分析 | 第31-47页 |
·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1-38页 |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DO和pH的变化 | 第32-34页 |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COD的降解 | 第34页 |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 | 第34-37页 |
·SBR内同步硝化反硝化发生机理探讨 | 第37-38页 |
·COD/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 第38-41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页 |
·不同C/N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 | 第38-40页 |
·不同C/N条件下COD的降解 | 第40-41页 |
·碱度对S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 第41-46页 |
·不同碱度条件下DO和pH的变化 | 第42-43页 |
·不同碱度条件下COD的变化 | 第43-44页 |
·不同碱度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有机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54页 |
·不同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试验研究 | 第47-50页 |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 | 第47-48页 |
·以乙酸钠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 | 第48-49页 |
·以蔗糖+淀粉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 | 第49-50页 |
·有机碳源不同投加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试验研究 | 第50-53页 |
·一次性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连续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分批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SBR反应器内同步硝化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 第54-64页 |
·前言 | 第54页 |
·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 | 第54-55页 |
·反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 | 第55-57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 第57-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