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临床资料 | 第16-23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 第16页 |
·两组病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第16-17页 |
·两组病例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 | 第17页 |
·两组病例主要症状比较 | 第17页 |
2 病例选择 | 第17-18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8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8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8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8-20页 |
·药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量表的选择 | 第20页 |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5 观察指标 | 第20-22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0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20-22页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2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22-23页 |
诊疗标准 | 第23-26页 |
1 诊断标准 | 第23-2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3-25页 |
2.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26页 |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页 |
·单项症状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1 疗效性观察 | 第26-30页 |
·中医证型对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的影响 | 第26页 |
·两组病例总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病例不同中医证型疗效比较 | 第27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27-28页 |
·两组主要临床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第28页 |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分析 | 第28-29页 |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比较 | 第29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结果比较 | 第29-30页 |
2 安全性观察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45页 |
1 立论依据 | 第31-41页 |
·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第31-32页 |
·对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认识 | 第32-34页 |
·对生存质量的认识 | 第34-35页 |
·对穴位敷贴疗法的认识 | 第35-41页 |
2 疗效分析 | 第41-43页 |
·中医证型对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总疗效及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 第42页 |
·改善症状体征效果分析 | 第42页 |
·穴位敷贴对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的影响 | 第42页 |
·对患者蛋白尿、血尿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肾功能的影响 | 第43页 |
3 安全性分析 | 第43-44页 |
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4页 |
5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文献综述 | 第49-62页 |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 | 第49-58页 |
1 生存质量研究背景及概念 | 第49-50页 |
2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3 生存质量量表分类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介 | 第51-53页 |
4 生存质量的适用范围 | 第53-55页 |
5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意义 | 第55-57页 |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