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 第18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18页 |
·比较分析 | 第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页 |
2 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 第19-25页 |
·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 第19-20页 |
·农业发展与资本投入的有关理论 | 第19-20页 |
·新农村建设中资本投入的必要性 | 第20页 |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方式 | 第20-22页 |
·财政支农方式 | 第20-21页 |
·商业银行支农方式 | 第21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方式 | 第21-22页 |
·民间金融支农方式 | 第22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 第22-25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概念 | 第22-23页 |
·农村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3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42页 |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运行现状 | 第25-27页 |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成立 | 第25-26页 |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4页 |
·农村政策性资金的供给严重不足 | 第27-30页 |
·注册资本过少,抗风险能力弱 | 第30页 |
·开展业务的动力不足,业务量萎缩 | 第30-31页 |
·机构臃肿,运行成本过高 | 第31-32页 |
·经济效益欠佳 | 第32-33页 |
·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 第33-34页 |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第34页 |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战略定位不清 | 第34-36页 |
·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36-42页 |
4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实践 | 第42-53页 |
·发达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2-47页 |
·法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2-44页 |
·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4-46页 |
·日本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6-47页 |
·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7-53页 |
·印度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7-48页 |
·泰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 | 第48-49页 |
·战略定位明确 | 第49-50页 |
·运行机制完善 | 第50-53页 |
5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战略定位的调整与运行机制的构建 | 第53-67页 |
·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战略定位 | 第54-56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与业务边界 | 第54-55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产权结构定位 | 第55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定位 | 第55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目的定位 | 第55-56页 |
·围绕新农村建设构建运行机制 | 第56-67页 |
·构建组织体系 | 第56-57页 |
·构建融资机制 | 第57-59页 |
·构建供给机制 | 第59-62页 |
·构建经营管理机制 | 第62-65页 |
·构建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 第65-66页 |
·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 | 第66-67页 |
6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7-69页 |
·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银行法 | 第67-68页 |
·规范农村信用秩序 | 第68页 |
·改革粮食流通体制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